第一百二十九章 荀子的推断(2 / 2)
端木敬德还是不解。
荀子又道:“如果你仔细研究陈默那日的辩论,就会发现,陈默对我们儒家的一些思想,颇有异议,但总体来说,对儒家确是很有好感的。”
端木敬德终于明白荀子的意思了,惊讶道:“伱是说‘师说’、‘马说’两篇文,其实都是陈默所作?”
荀子哈哈一笑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解释呢?你莫要忘了,他曾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推到一个莫须有的张载张横渠身上,如今他将‘师说’、‘马说’两篇文章推到莫须有的韩愈身上,这不是他一贯的作风吗?”
端木敬德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最有可能的情况。他也认定‘马说’、‘师说’的作者,正是陈默,世上根本没有一个叫韩愈的人。正如同张横渠也不存在一般。
陈默如果听到两人的对话,会气的吐血,这两位儒学大师实在太会联想。
其实也不能怪端木敬德、荀子做出这种推断。毕竟无论如何看,这都是最可能的情况。他们怎么想得到‘马说’、‘师说’其实是后世唐朝的韩愈所作呢?又怎么能想得到陈默来自于后世呢?
荀子收起笑容,神情变得十分郑重,道:“陈默此子和我以往见过的墨家弟子截然不同,他不但对墨家学说颇有研究,而且对其他学派的学说也并不排斥,秉持着兼并吸收,收百家为己用的想法,正因如此他对兵家、名家、法家、道家、儒家等学派都有督导的见解,这也是我请他来儒家学馆的原因。”
端木敬德和荀子师兄弟多年,,立时明白荀子的意图,道:“你想通过和他的交谈,进一步完善儒学?”
“不错。”荀子眼中射出夺目光彩,重重叹一口气,道:“其实师兄也很清楚,我们儒家学问在许多方面都有其督导之处,但对于如何治理国家这一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法却十分欠缺,如果这个缺点不能弥补,纵然我们能寻到支持我们儒家仁政理念的君王,也无法采用我们儒家的学说,因为我们缺少治国体系。所以,想要儒学走的更远,必须要进行完善。”
端木敬德也不得不承认。
虽然两人坚持的儒家理念有很大的不同,可都是儒家,他们都希望儒家能变好,能成为改变苍生命运的学说。
端木敬德有些黯然道:“儒家虽然作为两大显学,可和墨家学问一样,一向不被掌权者所重视,被称为异类,先前论辩之中,公孙羊也说了,这个大争之世,我们儒家理念大概不会被被任何一国采纳。”端木敬德脸上露出少许疲惫之色,显然这件事令他难以释怀。
荀子洒然一笑道:“人可以知道过去的事,又怎能知道未来的事?正如同陈默所说,百家学问诞生之初,都是粗浅的,简单的,随着时间才不断被完善,未来也一定会更加完善,因此现在不行,不代表未来也不行。”
端木敬德点了点头,又恢复了信心。
正在这个时候,陈默来到了儒家学馆。
儒家学馆是除开道家学馆以外,百家之中最大的一个学馆。
儒家弟子也是败家中最多的一个,足有一百三十名稷下学士。
陈默在端木赐的领路下来,绕过走廊,来到儒家学馆。
不少人纷纷朝他望了过来,目中露出惊讶之色。
端木赐拍了拍陈默的肩膀,笑道:“儒家弟子和其他稷下学不一样,纵然向你请教,也不会轻易打搅!至于你如今的这种被人围追堵截的情况,我看得多了,再过几天,你也就会变得无人问津了。”
陈默非但没有不高兴,反而长吐一口气后,笑道:“希望如此。”
端木赐也哈哈一笑,他就喜欢陈默这种不做作的样子。
端木赐将陈默带到荀子、端木敬德面前,就离开了。
房间中除了荀子、端木敬德以外,还有未来小圣贤庄的掌门人伏念。
虽然路上的时候问过端木赐,可端木赐也不知道荀子、端木敬德为什么找他来,他也想不出原因,所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双方见礼。
荀子开口问道:“陈默,你对儒家怎么看?”
正喝水的陈默,几乎要喷了出来,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想不到荀子一开口就问这么要命的问题。陈默脑海不由冒出一个念头:难道是因为四天前,自己以儒家贤人樊迟务农,指责儒家祖师爷孔子,所以荀子要找他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