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2 / 2)
十多天前,也就是陈默刚来稷下学宫与张松等人见面的时候,陈默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写信给巨子让墨家弟子尽可能去各地做官。
他当时会产生这种想法,自然不是因为知道今日所发生的事。只是觉得墨家想要保护百姓的利益不受到损害,一味与朝廷豪强官员对抗,成为敌对势力,并非最佳的选择。虽然双方的立场确实是对立的。可如果有不少墨家弟子做官,那么墨家做起事来,阻力自然会少许多,自然也会轻松许多。
毕竟纵然墨家弟子做官,也明白自己不是为君王做事,而是为百姓做事。如此非但能更好的保全百姓的利益,纵然朝廷豪强方面要对付,也可来个里应外合,更容易应付下来。
今日所发生的事情竟和十多天前的想法起了联系,这显然是歪打正着。
陈默道:“那倒不是,这只不过是歪打正着而已!君王后既然答应按照我的方略行事,那么自然会多出不少位置出来,不少有能力且有抱负的稷下学士,自然也会获得这些位子,当然我们的不少墨家弟子也一样!这些官职基本上并非是什么高官,大部分都是可和平民百姓接触的官职,而我们墨家弟子便可在这过程之中达到身教的目的!如果他们认可了我们墨家弟子百姓为贵,自己所食俸禄均来自百姓的等等想法,自然也会认可我们墨家,为我们墨家所用,既然如此,我何必画蛇添足,开口拉拢他们呢?”
张松等人总算明白陈默的想法了。
思考了一会儿,均拍手叫好,认为这个做法实在高明。看陈默的目光更加崇拜了。
陈默却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感觉自己只是运气好而已。毕竟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有这么好运气的。
直到现在,陈默还是用普通人的心态看待自己。殊不知他在其他人心目中已是国之大才,改变天下苍生命运大才。纵然那些不认可他思想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个人才。
一朝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用来形容陈默再好不过。
陈默还没有和张松等人谈论多久,便有一些稷下学士来到一向门庭冷落的墨家学馆拜访。
起初不过两三人,可很快便是成群成群人来学馆拜访。
有些人是来求教的,有些人是来质疑反驳的。
不一会儿,墨家学馆可谓人声鼎沸。
公孙羊、荀子、端木敬德、逍遥子、曹秋道等不少人也都先后到来,他们也对墨家学馆的变化颇为惊讶,不过也认为非常正常。毕竟每一次稷下学堂论道之后,成名之人都会有这种待遇。
陈默虽说在张松的提醒下已有了准备,却还是被震惊住了。这可是他生平头一次遇上这种事。
张松所记下的陈默在稷下学堂所说的治国之策,被不少人抄录借阅。陈默在稷下学堂所提出的诸多新奇观点,无论在稷下学士还是稷下先生中,都成了探讨得最多的话题。
接下来一段日子,陈默这个名字,也成了稷下学宫谈论最多的名字。
陈默有些哭笑不得的是,竟然又不少年纪比他大得多的稷下学士竟纷纷原因拜他为师,想跟随他学习,其中给出的理由正是他在稷下学堂讲述韩愈所作《师说》一篇中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之类的话。
陈默当然拒绝,他从未有收徒以及追随者的打算。
其实稷下先生收门徒以及追随者,这是司空见惯的事。如果那个稷下先生没有门徒或者追随者,那才奇怪。
显然,陈默必定会成为很奇怪的稷下先生。
陈默这个名字不仅在稷下学宫非常响亮,在朝堂大臣之间也谈论的极多。君王后那句‘可为王者师’,足以令人注意到陈默。
更何况君王后竟真按照陈默所说的治国策略开始治理齐国,百家学派学士纷纷踊跃报名,跻身官员行列!朝臣也足以从这件事看出君王后对陈默的重视。
有一部分认为陈默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田单。
要知道齐襄王在世的时候,田单可以说是权倾朝野。陈默若成为了田建的老师,田单亲政后,那岂非也能如田单这般。当然这种观点是少数,可任谁也相信陈默日后在齐国混的绝不会差,自然要提前拉拢打好关系。
所以,拜访陈默的人,除开稷下学士,竟还有不少朝臣。
很快,陈默的名头已响彻临淄城。
起初,陈默还感觉很新鲜,但很快变成了烦恼。
他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去哪里了。去稷下学宫去也不是,回有间客栈也不是,纵然去君王后为他准备的府邸,也不是!总是有人盯着他。甚至有时候和善柔在街上游玩,也会被人一群人跟着。
陈默觉得自己应该早点离开临淄城。
可不管如何,也应该将墨家弟子安排好再走。
稷下学堂论辩后的第三天,陈默应公孙羊之邀来到了名家学馆。
陈默认为这只是一次简单的邀约,可最终却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这一趟之行,又使得他不得不在临淄城多呆了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