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万全准备(2 / 2)
说不定魏怼怼就要被李世民砍了脑袋。
那便宜丈母娘,郑妃。
已经被李北接回了家中。
连同李婉顺一起。
至于李婉顺其他的姐妹,要么因为年纪太大,准备嫁人。
要么就是年纪太小,需要调教。
总之,全部留在了宫中。
由长孙无垢所带。
将郑妃接回来后,李北便发现赵叔就好似变了一个人。
以前不说不修边幅,那也差不到哪里去。
自从郑妃进驻李府,原本有些邋遢的赵叔,也变得爱干净了起来。
一个粗犷而又豪爽的汉子,变得越发斯文。
时不时捧着一本书,在花园里吟诗作对。
就连以前最爱去的花楼,也不曾去了。
最离谱的是,以前喝酒不是用坛,就是用碗,而现在居然用起了小杯。
学着书生儒士的模样,啧啧一口。
李北不免有些怀疑,难不成赵叔是看上了郑妃?
夏荷与李婉顺也见过了面。
两人时常聚在一起。
夏荷教李婉顺刺绣,缝制。
而李婉顺则是教犬儿和夏荷读书认字。
倒也融洽的很。
迎松楼已经不开了。
彻底变成了培训公司。
培训那些巡街武侯的家人以及掌柜找的伙计,如何炒菜,如何制作小吃。
卯足了劲,等待着开放夜市的时候,好好赚上一笔。
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一段时间后。
庐江王李瑗在手下挑唆下,不尊李世民的诏令,反叛大唐。
没几日后,开府仪同三司,罗艺也叛乱。
其余各地将领在看到兵符征召后,皆前往了长安。
在李世民与诸位大臣的商讨下。
王珪与秦琼调集长安周边的士卒,进行平叛。
主要是劝说,由王珪这个原李建成的旧部劝说。
毕竟罗艺也是支持李建成的人。
如果劝说不行,那就靠秦琼物理说服。
没几天,便传来罗艺负荆请罪的消息。
至于庐江王。
李世民则是派遣长孙无忌与尉迟恭前去平叛。
庐江王性格懦弱,大军刚至,便被吓得要投降。
只不过还没投降,就被原先教唆他的将领斩了头颅。
那名将领提着庐江王的头颅,想要归顺。
如果是他人,那还好说。
可他偏偏遇到的是长孙无忌这个老六。
长孙无忌先是假意接受了那名将领的投降,诈开了城门。
而后在宴席中,挥斥数百刀斧手,将其斩成了肉糜。
甚是残忍。
最终,那名将领的头颅,与庐江王的头颅一齐摆放到了李世民的龙案上。
短短半个月的功夫,李世民就彻底掌控了整个朝堂。
他离皇帝,只欠一个称呼。
平定叛乱后,李世民给予了刚刚投降的罗艺极高的信任。
让罗艺,尉迟恭率领八万大军驻守兰州一带。
封住突厥往南的路。
而长孙无忌,程咬金则是前往武州。
整合当地驻军,堵住突厥往北的路。
秦琼等几名知名将领留守长安。
其余将领皆率领兵力驻守在长安四周城池,形成一张包围网。
至于武功、高陵,只留少许兵力,作为诱饵。
也是放突厥大军进来的路线。
平民百姓已迁往他处。
为了能够断绝突厥人的补给,还未完全成熟的庄稼,皆数收割。
不给突厥人留一粒粮食。
只要等突厥大军步入包围圈中,他们便插翅难逃。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突厥大军前来。
距离李世民登基,还剩余六天。
李北在家中吸溜着犬儿煮的面条。
在短短了二十几天里。
他凭借着每日巡逻任务,获得了将近两百年的功力。
修为也达到了三元合体境。
离渡劫,也就只差了一个境界。
等到了碎虚渡劫境,若是依旧没有随机任务来帮助他度过三灾劫难。
李北便打算停止做任务,走出长安,到别处寻找能够度过三灾劫难的机缘。
五指山下的孙悟空,菩提山上的菩提老祖,灌江口的二郎神。
这些都是他的目标。
实在不行,高老庄的猪八戒也可以找找。
三十六天罡法,应该也能帮助他度过灾难。
正想着事情,突然脑门被人敲了一下。
李北抬头,看向赵康,嘴里一遍吸溜着面条,一遍对赵康说道:“赵叔,你打我作甚?”
赵康穿着一身儒生服,拍了一下桌子,“哪有一堂堂县子,如你这般吃面的?真是他娘的有辱斯文!”
“咋的?”李北奇怪地说道:“吃面不得吸溜嘛?”
赵康手指桌旁的李婉顺与犬儿,“你看看她们,再看看你!老子都替你丢脸。”
李北转头看去。
只见那两个小丫头,正慢条斯理的吃着面,不发出一点吸溜声。
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食不语。
李北撇了撇嘴,“学不来。”他喝了口面汤,“而且那样吃面,一点也不好吃。”
“老子…。”
赵康刚要发飙,就被一旁的郑妃拉住,郑妃柔柔弱弱地说道:“兄长莫要气恼,男儿这般吃饭,才叫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