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政旧权(2 / 2)
三人谁也没有说话。
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考虑。
宫殿异常的安静。
这种安静,让李北有些不适应。
局面不能一直这样僵持下去,李北率先开口问道:“殿下,将小臣留下,是为何?”
李世民没有回答李北的话,而是看向萧瑀,“姑父,你觉得李县子的计策如何?”
“臣不明军事,不好言说。”萧瑀淡淡的回答道。
只一句话,就将李世民接下来想说的话,堵在了嘴里。
李世民噎了一下,没有继续说话。
脸色也变得有些不好看。
李北见此,也不好继续追问。
场面再度陷入了尴尬。
李世民不好直接跟萧萧瑀坦白说:我想要父亲的兵权,你让父亲将兵权交给我。好让我对抗接下来的突厥大军。
这话说出口,就意味着强迫与逼宫。
而萧瑀更不可能说出交出兵权,或者能够决定的话。
毕竟这件事并不是他可以决定的。
还有就是他不可能站在李世民的角度去思考,而是会站在自身利益与李渊的角度去思考。
他的后台是李渊,而李渊能够保全性命的仪仗就是兵权和皇位。
皇位已经予给李世民。
若是再交出兵权。
这就意味着,李渊已经毫无作用了。
只能做一个任人宰割的羔羊。
有句话说得好,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
李渊彻底失势,他萧瑀是不是也该让位,让那些属于秦王府一脉的老人上位?
那他萧瑀能否全身而退?
就算最后要交出兵权,那最起码得让李世民开这个口,并且给予应有的保障。
准确来讲,是李世民安排人去开这个口。
毕竟李世民也需要维护自身那少的可怜的名声。
萧瑀看向李北。
李世民屏退诸臣,只让他和这个闻喜县子留下。
想法不言而喻,那就是让这个闻喜县子开这个口。
这时,李世民的眼神也落在了李北的身上。
李北见两人都将目光投过来,立刻对两人露出憨憨的傻笑。
不然能怎么办?
他不明白李世民到底想要什么。
也不明白李渊手里到底有什么东西,能够让李世民忌惮的,并且想要的。
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他又如何做说客?
再者,他实在是无法与李渊说上话。
见李北傻笑,萧瑀和李世民的眼神立刻移开,看向他处。
三人又恢复之间那种诡异又尴尬的气氛。
李北觉得这么拖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既然如此,那就让李世民和李渊当面去说。
李北对李世民拱手道:“殿下。”
此言一出,萧瑀和李世民同时将目光投了过来。
等待着李北的话。
李北开口道:“作为婉顺郡主的夫君,小臣还没见过陛下。不知殿下能否带小臣去见一见陛下?”
李世民眼神中闪过一丝失望。
李北的话,并不是他想要听到的。
这时,萧瑀开口道:“陛下也时常叨念想要见一见李县子呢。”
李世民抬了抬头,看向萧瑀,眼睛转了转,而后开口道:“既然父皇想要见一见,那本王若是拒绝,岂不是不近人情。”
萧瑀的话,在李世民看来,就是示意他想要兵权,就得当面去说。
李世民站起来,对宫殿里的太监说道:“摆架,太极宫。”
就在太监跑出宫殿,准备马车的时候。
李世民看了一眼李北。
对于李北,他还是带着期望的。
期望李北能够解决兵权的问题。
没过多久,三人便离开了宫殿,往太极宫而去。
现在是午夜,按理来说李渊已经睡下了。
但当三人抵达太极宫的宫门时。
值守宫门的太监却说李渊已经在书房等待多时。
三人跟着太监往书房而去。
刚到书房门口,李北便闻见一股食物的香味。
太监禀报一声。
书房内响起苍老的声音,“让他们进来吧。”
三人走进书房。
李北见一穿着内衬的老者,坐在火炉旁。
老者年纪大概六十来岁,满头白发,面容满是沟壑,看起来十分苍老。
身上披着黄色的外衫。
他正摆弄着火炉上砂锅。
砂锅里不知道在蒸煮着什么,之前闻到的食物香味,就是从砂锅里冒出来的。
李世民跪在地上,开口说道:“儿臣拜见父皇。”
萧瑀和李北同时行礼道:“臣拜见陛下。”
李渊微微瞥目看向李世民,冷笑一声,“又不是什么外人,不必装得这般孝顺。”
李北稍稍抬了抬头,看向李渊。
这老头,这么刚吗?
再低头看向李世民。
只见李世民的脸色十分难看,一副既委屈又憋屈的模样。
李渊没有继续搭理李世民,而是对萧瑀道:“你先回去吧。”
萧瑀行了一礼,而后离开。
看着萧瑀离开,李北这心里七上八下,十分忐忑。
他也不知道在忐忑什么。
萧瑀走后,李渊对李北招了招手,“你且过来。”
他并没有招呼李世民。
李北看了一眼李世民,见李世民依旧跪在地上。
想了想,他走到李渊身边,拱手道:“陛下。”
“你就是李北吧。”李渊一副长者的慈祥模样,“果然一表人才,来,坐孤身边。”
李北没有拒绝,坐到李渊身边。
他这才看到砂锅里炖的是什么,是一个大王八。
这大王八,流光宝色,一看就不是俗物。
李渊见李北的目光放在砂锅内,笑了笑,“年纪大了,容易饿。来陪孤喝几杯。”
太监在李北和李渊的面前摆放着两个杯子,并且倒满了酒。
李北不明白李渊这是在搞什么。
怎么突然就吃上饭了。
同时,他见李世民还跪在地上。
一个人面对李渊,莫名感觉到有一点压力。
必须拉着李世民一起。
他对李渊道:“殿下...。”
话没说话,李渊便冷冷地看了一眼李世民,“他愿意装,就让他继续装下去,装到世人都认为他是个孝顺儿子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