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两府往事(2 / 2)
太上皇认命京营节度使贾代化为大军先锋官,认命贾代善为中军大将,牛继宗他父亲牛福,北静王水溶的父亲等老一辈的勋贵也都随军出行。
最开始,大顺士兵们士气高昂,鞑靼骑兵遇见大顺的骑兵没有不战败的,太上皇还有将士们都很开心,认为鞑靼面对太上皇亲征就变得不堪一击。
可是贾代善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鞑靼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人,如此下去肯定有诈。贾代化,牛福还有北静王也都觉得不对劲,但是此时正在兴头上的太上皇哪能听众人的意见,自顾自的命令大军加速前进,他要一举击溃鞑靼的来犯之军。
众人见劝说无果,也只能听从太上皇的命令,让大军加速行军。
奇怪的是,一路走来,并没有遇见什么埋伏,更没有打过一场败仗。这更加坚信了太上皇内心的想法,他就是真命天子,苍天都在帮助他。
等到大军来到了大同城外,人困马乏,正准备进城,太上皇派出去的锦衣卫的人回来了说鞑靼如今已经正在陆陆续续退出长城,准备返回草原。
太上皇一听,那可不行,总不能带着一帮人出来什么大的战役都没打就回去了,那多没面子。
也顾不上大军连续几天急行军了,就催促大军前往长城,务必把鞑靼留在长城附近。
贾代善见状连忙上书,请求太上皇停止进军,派人盯着鞑靼,他们退出去就行了,不过被太上皇拒绝了,太上皇甚至扬言,众大臣再有言退军者,立斩不赦。
太上皇还是觉得不解气,于是免去了贾代善中军大将的职务,让他带着人驻守大同,他要亲自带着人去把鞑靼留下来。顺便又让牛福也带着人驻扎在大同附近,万一鞑靼返回也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等太上皇带着人马上就追到鞑靼的时候,贾代化和北静王联名上书,请求太上皇退兵,因为他们都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了,不过被太上皇拒绝了,太上皇认为此时大顺士气高涨更应该全军走出长城,去草原上追逐鞑靼。
可惜,太上皇的算盘终究是落空了。
在草原上一连追逐几天,太上皇也没见一个鞑靼人,实在没有办法,太上皇只能下令大军休整一晚,第二天回去。
于是,本就人困马乏,又经过了几天急行军的大顺将士们全都早早地休息,就连巡逻的士兵也都拄着兵器在打瞌睡。
当晚,不计其数的鞑靼人从四面八方把大顺军营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挥舞着马刀,攻进了大顺的大营。
慌忙之间,许许多多的大顺士兵被杀,大营乱作一团。
正在休息的太上皇听到外面的叫喊声,披着衣服跑了出来,正好遇见正在组织反抗的北静王,还有跑过来救驾的贾代化。
太上皇来不及多想,正准备跟着贾代化撤退,突然外面一箭射了过来,直奔太上皇的面门,太上皇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北静王一把推在地上,而那把箭则是射进了北静王的胸膛。
见状,贾代化来不及悲痛就带着太上皇突围。终于在第二天天亮之前,才带着太上皇逃了出去,而且后面的鞑靼追兵还一直紧追不舍。
这一战,除了留在大同的五万人以外,太上皇带到草原的二十万人全军覆没,众多勋贵也都战死沙场。可谓是大顺开国以来打的最失败的一场战争。
逃回去的路上,太上皇极其后悔,几次想要拔刀自刎,不过都被贾代化给拦住了。若是太上皇死了,那么估计贾家也不能活,所以贾代化一直盯着太上皇,不让他做傻事。
等到逃回大同,鞑靼的大军也跟着包围了大同,牛福见情况不妙,马上派人联系大同里面的贾代善,可惜鞑靼大军紧追不舍,在保护太上皇进城的过程中,贾代化也力竭身亡。
可是鞑靼大军实在太多,若是一直等着恐怕会被困死在大同城里。别无他法,太上皇只能让牛福带着人突围出去,回神京搬救兵,可惜突围的过程中,牛福的人不断的被鞑靼大军斩杀,见突围无果,牛福只能带着人沿着长城往喜峰口方向奔袭。
太上皇见牛福突围失败,又给贾代善下旨,让他带着自己跟着牛福一同从喜峰口那边突围出去。
只能说是越着急的时候做的事越是错的,太上皇的命令遭到了一众勋贵的强烈反抗,贾代善也不同意,但是太上皇就是不松口,执意要从那边走,因为他认为那边的守军也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别无他法,贾代善只能给大同留下两万守军,自己带着太上皇还有两万多守军趁着夜色从大同奔向喜峰口。
结果可想而知,等他们赶到的时候,牛福和他的人已经被杀,鞑靼正在和当地的守军作战。
贾代善连忙让大军从后面偷袭,战争打的十分惨烈,鞑靼见抢的东西够了也就没有过于恋战,打了几天就退走了,可是贾代善却重伤,回京不久就去世了。
家人们,求订阅,求月票,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