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s.org(1 / 2)
“俄狄浦斯知道那一切吗?他不知道,他不知道那个老人是自己的父亲,他也不知道那美丽的王后是自己的母亲,他更不知道自己就是那个被遗弃的婴儿。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宿命,《老男孩》呈现的就是这样一种不可知论的痛苦的宿命观。”
美丽联邦第六电视台,正在录制一场关于《老男孩》的电影节目,嘉宾依旧是谢老。
“电影《老男孩》就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在影片的主体部分,有多场已发生的戏将在结尾处再次发生,这种重述的方式是我们理解这两个男性角色的重要组成。
他们是一个彼此对照的关系,这也是在电影剧作创作里面最常见的一种关系式之一。
在导演描述事件的过程中,我们之前看过的场景以闪回的形式又一次出现。但是此时,由于这些戏份作为理解人物具有戏剧上的重要意义,所以它们呈现在银幕上时,就需要刻画得更富戏剧性,更有力,要用硬朗的线条雕琢。”
主持人看了看放在桌子上的稿子,反正有这视角差,观众是看不见的。
“我记起来了,就是在学校的那段戏分吧,那一段蒙太奇真的是无比的惊艳啊。”
“蒙太奇也是指手法的一种嘛,只是他玩的非常的花销,将多种合并起来。其实,还有一个点。那就是这种效果就需要用不同的镜头来实现。每场需要重述的戏都要拍两次一第一次用普通镜头拍摄(50mm、70mm、100mm),第二次则用大广角镜头(21mm)。”
这时候主持人接过话来,都是有稿子念的,也乐得清闲。
“结果,我们第一次看到这这部电影的时候,以为他们只是电影正常叙事的一部分。而第二次看,则呈现得更为煽情、浮夸,正符合真相大白时应有的戏剧性镜头具有不同的特性。所以通过不同的镜头焦段来制造人物主体的世界吗?”
谢老听了,点了点头,这种手法也很常见,而且很基础。
“没有任何镜头能够真实呈现出人眼所看到的东西,但是跟人眼最为接近的是那些焦距从28mm到40mm的中等焦距镜头,还有一种说法是到50。广角镜头会表现出令画面扭曲的趋势,镜头越广,失真变形的幅度越大。所以你可以看到这部电影之中大量的广角镜头,从而营造出了一种失真的畸变感觉,这就是同过画面去塑造电影气质的一种方法。
这种失真是空间性的,被摄物之间的距离会更远,尤其是当前景和后景的被摄物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而画面中的垂直线越接近取景框上方就被挤压得越紧。焦距更长的镜头50mm及以上会压缩空间。前景和后景在同一直线上的被摄物会显得更为接近。镜头的焦距越长,被摄物看起来就越近,无论距摄影机还是距前后景的其他景物。
而这些失真效果非常有用。比如说,陈论导演和我说过,他们用推轨或移动摄影车拍摄时,或者从右侧横摇到左侧时,用长焦镜头创造出被摄物比真实运动更快的错觉。这种感觉也出现在你刚才提到的关于学校的那场戏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