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谋求戛纳(2 / 2)
这位也是一个妙人,他的电影也属于陈论所说的,能赚钱也能打的那种。比如说他第一次在电影节展显露才华,《收破烂的人》,是一部由南尼·莫莱蒂自编自导的电影。它描绘出了意大利失落一代的荒谬样貌,是南尼·莫莱蒂首次获得商业成功。
1978年,影片在戛纳国际电影节首映,并提名金棕榈奖,南尼·莫莱蒂也从此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结缘。
1993年,南尼·莫莱蒂拍摄了自己最为观众熟知的作品之一,也是他首次进入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亲爱的日记》,上映于1993年的喜剧电影。
这么看下去就非常的明显了,这个哥们就是戛纳电影节的嫡系,纯纯的根正苗红。最终拿下戛纳金棕榈也不过就是时间的问题罢了,好像这么一说,把三大给说的有些掉价了?
不,相反,三大却是最有含金量的。对岸的科学与技术奖?那玩意从开始到现在都不是电影节啊!有啥好说的呢?
换句话来说,陈论这次就是打算先运作,再尝试着去主竞赛单元玩玩,基本上来说入围就算成功,只要能够入围,以后再交出一部不差的长篇,混混时间,混混资历,你也可以把金棕榈放你家树上挂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的金棕榈除了获奖的电影,即最佳影片金棕榈奖是《儿子的房间》(意大利)导演:南尼·莫瑞提,最佳男女主角都是被《钢琴教师》横扫,而且还包括了评委会大奖,奥地利的导演:迈克尔·哈内克。
所以说,如果陈论选择了冲击的是今年的戛纳的话,那么《老男孩》其他的组员肯定是颗粒无收的,这还是陈论没有十足的信心拿下金棕榈的情况下。
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冲击最佳导演奖,这个嘛,今年是很奇葩的,因为这个奖首次由两个导演,不对,是三个导演获得。
最佳导演奖:科恩兄弟《缺席的男人》(美国)、大卫·林奇《黄褐色的旅车》(美国)
一个奖,三人拿,加一个陈论应该也没事吧?
所以说,这一年的戛纳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难度系数极高!
但是吧,现在美丽联邦电影界还是可以尝试性的去和戛纳电影节勾勾搭搭的,毕竟前有老陈的《小豆子与师兄》,还是存在一些认识的人。
而且这一年的湾岛也有不少的导演获得了一些奖项,总的来说,戛纳可期。
唯一难的事,就是时间,换句话说陈论这一次《老男孩》拍摄加制作成片只有三个月多的时间。
地狱挑战,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