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返回(1 / 2)
第102章 返回
温泉卫星发射中心。
咕噜——
一名研究员咽了咽口水。
由于注意力太过集中,他刚刚甚至有些失去了对表情的控制。
等等,这颗卫星,真的是从太空中返回的嘛?还是自己返回的?
他正是庞老最开始想要推荐荆自强加入的某个研究组中的一位成员。
有需要的话,他也会参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工作。
随着越来越靠近地面,空中那颗‘大铁罐’缓缓落地。
不得不承认,荆自强设计的回收卫星,出于完成功能的要求,外形是真的不怎么样,但是,哪怕只是一颗大铁罐。
只要能够从蓝星到了太空,再毫发无损的返回。
就已经是实现了某种意义上零的突破。
咔嚓咔嚓——
一旁的研究员拿起相机,调整焦距,在最好的角度进行了拍照。
作为一名研究者,时时刻刻保留实验照片是相当有必要的,而且,不得不说,每一名研究一线的研究者,都是摄影高手。
想要将在论文中的实验照片拍的美观简洁,顺利通过审稿人的审核,自然是要被逼出些技术的。
也不知道是否是庞老故意安排,这次卫星回归与上次还不太一样,几乎所有温泉卫星中心下属的研究员,都被邀请来为这个卫星回收帮忙。
由于对相关领域更为了解,所以当他们看到自己眼前的这幕看似平凡的景象后,表现也比之前那些普通工人更加惊讶。
就和上次亲眼目睹卫星回归的庞老样子差不多。
庞鸿祯看着大铁罐顺利落地,心中紧绷的弦放松了些许,他生怕这玩意失控砸到什么地方去。
“说起来我上次还没问你呢。”
“成功了吗?”
庞老问的,是荆自强上次说过,要测试的,可以回收太空垃圾的装置。
尽管听起来理论上可行。
但是从理论到实践总得经历一段距离。
荆自强并未作答,而是盯着那台回收卫星。
片刻,卫星中央的舱门打开,几架无人机从里边飞了出来。
人群之中发出了一阵惊呼。
没有别的原因,这些无人机的外形有点特殊,而且最近一直在各大媒体上刷屏。
——一台售价十五万还供不应求的无人机——辰风,可以完成包括折纸在内的多种复杂活动,甚至让不少自媒体人评价,人类被取代的日子不远了。
不过这种无人机的产量似乎非常有限,目前只放售了不到三千台。
而这里有——
一,二,三——十台?
“这是辰风吗?”
“这不是辰风吗?”
研究员中,时常传出一些细言碎语,尽管辰风的拥有者不多,但粉丝却一点都不少。
荆自强也没想到辰风已经这么有名气,以至于让回收卫星中的无人机,也引起这么大的反应。
面对包括庞老在内的,惊疑并存的目光,他假装没看见,依旧是那副淡定的表情。
——作为启明公司的幕后控制着,辰风的发明人,把辰风用到回收卫星里,也很合理吧?
随着那十台无人机飞出,很有仪式感的围绕回收卫星转了一圈后。
数颗大小不一的金属块,被它们从回收卫星的舱体内部,搬运了出来。
要知道——太空中可是真空条件,为了对抗气压,所采用的的航天材料往往非常坚固,能够将这些材料搜集压缩,事实上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荆自强不仅做到了这件事情,甚至似乎进行了一个初步的分类。
看着这些小金属块,庞老抿了抿自己因为干燥而略微起皮的嘴唇。
“这是?”
荆自强看了一眼手机,确认了回收点正常到账之后,心情放松了不少。
他轻勾嘴唇。
“这就是太空垃圾,曾经人类航天器或者卫星在撞击后遗留的残骸。”
“经过压缩成块,以提高回收卫星的舱体利用率。”
“现在看来,我的实验应该是成功了。”
他看向庞老,笑了笑。
“我之前提到过的那个计划,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
太空垃圾——
在场的研究员略有触动,他们最开始被庞老拽来,只听说是能见识最新型的卫星回收技术,没想到。
除了这能将卫星几经无损的状态回收之外,他还能够主动从太空中带点什么东西回来?
甚至还实现了——回收太空垃圾这一看似简单却相当复杂的事情?
等等——既然那些无人机被带上了太空,难道意味着,这些无人机也能够在太空工作?
要知道——太空里由于各个星球的万有引力以及真空环境,与蓝星的空气里,完全是两个环境。
想要自由飞行何其容易。
更何况,大多数无人机,甚至飞机——螺旋桨或者喷气式,都是利用空气作为推动力的,宇宙中没有空气,这些无人机到底是依靠什么在太空中工作?
眼前这一幕看似平凡,可细细想来,却好像颠覆了很多东西。
刚刚他们在看热闹,现在他们感觉自己是在看小丑,当然,小丑似乎是他们自己。
距离荆自强提出回收卫星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第一次向太空发射,再到顺利回收,再到现在成功回收太空垃圾。
仅仅经历了三次发射。
那边,庞鸿祯也颇有些感慨。
身为温泉发射中心的总指挥,他自然比别人更加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
他不得不承认,荆自强开出了一个他无法拒绝的价码。
哪怕是回收计划阻力重重,可能是个烧钱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假如以这些技术作为交换,他也实在是无法拒绝。
“这是我们夏人研究的技术吧?你说,这玩意值不值得一个诺贝尔炸药奖?”
“匪夷所思!我之前做的到底是些啥玩意啊!”
“你看看,那十台无人机真的和辰风好像啊,庞老带来的那位年轻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壕无人性啊!”
研究员里,一阵交头接耳。
而有的研究员实在没忍住心头的震惊,也未压低声音。
“卧槽?我才发现,这卫星怎么看起来这么完整。”
“是用了什么新型的阻燃剂吗?”
面对那名研究员的疑问,荆自强微笑着给出了解答。
“也不是阻燃剂,大概就像是高空中俯仰冲入水中捕鱼的海鸟一样。”
“很多海鸟,比如鲣鸟,都能在高速飞行的时候一头扎入水中,并且飞溅不起什么水花,其实只要控制好入射角度和速度,像这样的卫星回收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比起材料和结构,这个技术的难点,其实更多的在于推进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