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我(2 / 2)
后来,参与建设这个世界的人越来越多,在祝盒大三的时候甚至发展成了一个名叫《Create》的社团——社团里的大多数人在日后都参与了同名游戏的设计,对于世界的设计也从“静态”发展到了“动态”。
有人开始为世界编纂历史与风俗,有人开始向已具雏形的世界中投放各种各样设定的人物,有人规划了超凡体系,有人为世界定下历法与规则……
不过这些事情祝盒并没有太过关心,因为他只是在享受设计过程中的“选择”,他对于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并没有什么兴趣,也并不关心生活在他设计的世界里的人们如何生存。
他只是在规划、设计和建造。
他只是在享受在永恒的“建造模式”做事的快乐。
再后来发生的事情,就是毕业之后那位富二代同学组建工作室,把几十位学生呕心沥血四年做成的世界变成游戏,并成功发售了。
哦,还有一个倒霉蛋在玩游戏的时候穿越了。
“……”
祝盒把跑偏的思绪从脑海中赶出去,让自身专注于下方正在进行的测试。
如果是真正的“祝盒”的话,面对准备好的纸笔尺规是不可能不动心的,他绝对会先拿起尺子量一量纸张的大小,想好自己要画的东西的大小,定下一个合理的比例尺,然后开始作画。
底下的“祝盒们”见那不知名存在无更多的指示传达,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只给了纸笔却没给问题,他们能在上面写什么呢?“我不知道”?
等了半天,发现还是没有更多的提示之后,他们开始琢磨起消磨时间的事情来了。被关在一间窄小的、只有一套桌椅的房间里,实在是很难找到什么乐趣,因此,他们也只能把自己的视线投到面前的纸笔上。
祝盒在上方观察着他们的举动,发现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压根没有把纸笔当做找乐子的选项,他们只是把东西扔在一边,然后或是坐在椅子上开始玩自己的手指头,或是趴在桌子上选择睡觉。
这些人十有八九不是……
祝盒将这些人的“观察权重”又下调了一个等级,然后开始观察那些拿起纸笔的人。
剩下三分之二的人里面,又有一大半只是在纸上画了几个鬼画符,就把纸折成飞机在不大的房间里乱丢。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折纸飞机明显带有某种目的——他们把求助的话语写在纸上,尝试着用各种角度把纸飞机丢出十米高墙之外,好向外人求救。可惜除了最外圈的三百九十六人之外,他们即使能把纸飞机扔出去,也只能扔给同样被困在房间里的人。
上空的祝盒有些汗颜地想到,如果他遇到这样的情形,恐怕根本想不起来要把纸条丢出去求救……
不得不说,祝盒算漏了一点——普通人的确是很难把纸飞机或纸团扔到三层楼以上,但这些人可都是“祝盒”,生理意义上和他没有任何差别,他们同样是一百级的低阶魔法师,如果不是No.6房间禁止使用技能和道具,他们几秒钟之内就能把随着祝盒心意建造而成的这栋建筑彻底拆掉。
但是,这个房间仅仅禁止了技能和道具的使用,没有将等级和位阶的数值加成打回原形,他们依然有着一百级低阶魔法师的身体素质,虽然一跳十米有点勉强,但把纸扔上十米根本不算什么事情。
于是,一时间很多房间的“祝盒”都与隔壁的“祝盒”建立了交流,了解到自己只是身在这“四边形蜂巢”的一个格子里,还有很多人同样被困在这里。
情况一下子超出了祝盒的预期。
“……往好处想,这些想到把纸往上丢的肯定不是「我」,因为我压根没想到这一点……”祝盒心中不无苦中作乐地想。
至少比较幸运的是,这些混乱距离他的“重点观察对象”都有一定的距离,没有让他们影响到主要目标的测试准确性。毕竟祝盒自己哪怕再怎么心无旁骛地做着设计,遇到旁边跟炸开了锅一样也会想要凑个热闹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的。
到时候就很难分清一个选择究竟是完完全全由自身做出的还是在其他人影响下做出的,进而就会影响祝盒的判断。
祝盒的视线在几个重点观察对象之间巡视了一会儿,果然发现了和自己脑回路相同的几个选手。他们摊开纸,在右下角画上了比例尺,然后开始进行规划。
其中有两个人规划的是一个区块,看上去分别是图书馆和大型公园;另外两个人规划的是一座城市,祝盒能清楚地看到道路和主要建筑;最后还有一个人规划了一座宅邸,看上去有三四层的样子。
祝盒看着他们一点点完成规划,心中渐渐有了判断。
规划图书馆的那位对于书籍分类缺乏了解和常识,把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类型规划到了一起,而且对于空间的规划也有些欠缺,热门书籍放置的书架附近缺少空地和桌椅,冷门书籍附近预留的空间显得有点多了。
规划公园的那位大处挑不出什么毛病,但是河道的形状显得有些过于刻意,不够自然。如果是祝盒的话他会闭着眼睛把笔扔在纸上随意点出几个点,然后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形成看上去形状自然的河流。
规划城市的两位一个把地铁、公交线路规划得一塌糊涂,让地方附近有七八个站台、另一些地方方圆十公里都找不到公交站;另一个在规划大型商场的时候把地下停车场入口安排在主干道路上,出口安排在一条小巷子里,祝盒不用想就知道到时候主干路上会排着大队,到时候谁也别想走。
只剩下那个安安静静地绘制着房屋平面图的人,祝盒没法从上面挑出什么毛病来,他的设计完完全全应了祝盒的心思,让祝盒几乎感觉这就是自己之前设计的作品。
而且,他的选材也符合祝盒的想法——像是国家、城市、区域这种大规模的设计工作仅靠一张纸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完成的,在仅有一张纸的情况下,祝盒其实更加倾向于在纸上随便设计一个一张纸画的完的东西。
祝盒看了眼他的编号,找到了(90,100)这个号码之前的行为记录,发现他在记忆上同自己没有偏差,观点上也几乎完全符合自身的观点——少数差异都在心情等随机因素影响的合理范围之内,最终的行为测试也符合祝盒心中的想法。
祝盒心中有九成把握,这个人就是试炼的答案,所谓真正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