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舆论造势,协议签订(2 / 2)
瑞典的国王,将象征诺贝尔化学奖的奖状证书颁发给赵信。
赵信和国王握手,然后朝着众人鞠躬道谢,乐队演奏的相对欢快的音乐响起,也在祝贺着这一幕。
……
领取完诺贝尔奖的赵信,在匆匆接受了几家记者的采访后,便和赵志侠乘坐飞机飞往美国旧金山。
在那里他将会和官方人员会和,领取图灵奖的同时,也开始筹备互联网各种协议的签订。
刚刚下飞机的赵信,就被记者的闪光灯捕捉到了,这位在旧金山这场会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人,领取了诺贝尔化学奖后终于来了。
记者们还想采访赵信,但赵信却是在官方人员的陪同下,快速乘车离开了。
坐在车里,赵信朝着四周打量了一眼,刚刚在记者围过来,众人朝着他看的时候,他差点开启了超能力。
因为那一刹那,他感觉周围至少有五人带着枪。
赵信抿抿嘴唇,将眼中的锐光收起。怪不得美国的警察总是动不动打死人,也太没安全感了。
他刚刚都差点用怀里藏着的枪,暗戳戳地小心着那些身上有枪的人。
不禁枪的社会里,随时都能一换n。
“赵先生是第一次来美国吧!”副驾驶座上的官方人员说道。
“对,李先生好像很熟?”赵信问道。副驾驶上的是官方派来的保镖兼秘书。此人名唤李阳生,看起来温文尔雅,但看手上的老茧也知道,枪法绝对不差。
“之前来过几次,按理来说这些记者不会在机场等人,我觉得可能是美官方的安排。”
“嗯,有什么消息吗?”赵信眉头微皱,刚刚过来就被注意到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糖衣炮弹!”李阳生笑道。
“哈哈,那我就有些期待了。”赵信笑道。
住进酒店里,赵信先打量了整个屋子,并无任何监控设备,想来此前李阳生就检查过了。
不过,刚刚住进去一个小时,房间里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赵信接通电话,里面传来一声地道的中文:“赵信先生,我身后是M方互联网部门,想要与伱谈下这次协议的相关内容。”
“哦,怎么说。”赵信坐起身来。
“你现在方便吗?我在隔壁的饭店里点了一桌美食,都是当地的特色菜,相信你会喜欢的。”
“哈~”赵信打了个哈欠:“我现在想休息了,不过可以电话里聊半个小时。”
“也行。”电话那头的人说道。
“赵信先生,这次协议官方非常重重,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官方希望互联网的主服务器放在华盛顿,除此之外我们还希望十三个基础服务器里,有我们拥有十个名额。互惠互利的情况下,其他方面我们可以放开一些要求。”
“服务器的打造可不简单,当真是够财大气粗的,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到时候谈吧!”赵信直接挂断了电话。
睡了一觉的赵信和官方负责人一同吃饭,华夏一方也来了不少专家。毕竟互联网是未来领域里的关键所在,没有哪个区域势力会忽略。
从官方得到的消息里,苏盟也派人来了。
不过比较奇特的是,来人并非代表苏盟,而是代表E方互联网部门。
这一点倒是和不久之前,E方的《国家主权宣言》相吻合。
“倒也是好事。”赵信吃着菜,嘴里虽然这么说着,但脸上却没有多少笑容。
华夏对于苏盟的感情最为复杂,曾经效仿的老大哥,是同一个阶级阵营,虽然闹出过不少矛盾,但要说谁不希望它倒下,那华夏肯定算一个。
但现在看来,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貌似已经真的病入膏肓。
E方互联网的代表过来,自然引得众西方国度的代表们宴请招待,毕竟大而不死的苏盟,终究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大敌。
只要苏盟还存在一天,这一点就不会改变。
毕竟终极武器的存在,纵然无力发动常规战争,但可以按核按钮啊!
互联网是未来,苏盟的事情就是西方诸国眼里的当下。
对于赵信来说,后面的全球互联网大会固然重要,但可以先领个奖。
图灵奖的颁发比起诺贝尔奖少了一些肃穆,多了一些计算机现代科技的先进感和探索感。
赵信依旧维持着在瑞典树立起来的大科学家人设,参与一些学术论坛。
赵志侠也开始活动,在各个生物实验室里参观。
要说这个世界上,哪个势力在生物实验上研究进度最高,那M方肯定是头一个。
毕竟当年犯下滔天罪孽的R方,可就在M方的掌控之下。
领取完图灵奖没多久,互联网相关协议的签订也正式进行了。
这场协议一定程度上是,科学家先行,然后有各方互联网部门拍板签订。
TCP/IP协议,翻译过来是‘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旨在于在不同的网络间实现信息传输的协议。
这个协议的签订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毕竟设计到的利益不多,这就是大家商量一个规则,共同打造未来的互联网世界,从而互联互通。
因此赵信和一众互联网技术大佬们商谈后,只是一天时间就将这份协议彻底签订下来。
形成了一份协议文件,方便后续的互联网方面的开发。各方互联网代表在这份协议上更像是工具人一样,只是代表着各方的认同。
赵信看着协议文件,心中闪过一抹感慨。
前世这个协议,是美国人提出来,美国人形成,而后达成了标准,世界被动接受。而在这个时代,是赵信和美国某科学家几乎同时提出,并且相互之间交流后形成了初稿,如今是世界共同达成。(注:行文时间稍晚,实际上1984年,这项协议就得到了美国官方的肯定,成为标准。这只是小说,大家别太较真。)
其他技术层面的协议也雷同与TCP/IP协议,很快就得到签订。
然而当涉及服务器的时候,却是陷入了僵局。
参与的各个互联网势力里,都想拥有一台初始服务器,毕竟这代表着自己会不会被拔网线。
在这个时候,赵信抛出了一个方案。
“诸位,我们不需要有主服务器,各个区域按照我们之前签订的协议,打造属于自己的主服务器,然后主服务器与别的区域主服务器相连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