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我大明,何须再造长城(2 / 2)
“修建全大明的公路!”
正高兴的朱棣懵了。
这么坚固的东西,用来修公路?!
浪费!
“老四,修公路也就是开蒸汽车时少了些颠簸,实用性不强。”
“好刀得用在刀刃上!”
少了些颠簸,这特么还实用性不强?!
再说了,还能极大减少蒸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灰尘。
从而促进蒸汽汽车的销量!
以消费拉动整个市场。
这笔买卖,很划算好吧?!
“陛下,臣认为,修公路,就是用在了刀刃上。”
“理由有三:第一,极大减少灰尘漫天飞舞的场景,给各国公使展示我大明的威严壮阔。”
“第二,因地势平坦,路途中的劳顿辛苦,将极大缓解。百姓官员再也不用担心路远难走的问题。
“第三,能促进蒸汽汽车的销量,刺激整个市场生产,从而让整个国库更加充盈。”
朱高彻说完,看向永乐皇帝。
他相信,有了以上三点理由,永乐大帝这样的皇帝,应该会同意他的意见。
但是,这次他想错了。
朱棣出奇的固执。
摇头,笑着道:”老四,你啊,还是太年轻。”
“做事,都得有个轻重缓急,乱不得。”
“现在的大明,虽说国库愈加充盈,但是,能用的钱粮很有限。”
“因此,要将银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所以呢?
朱高彻听朱棣讲了这么多,还没懂永乐皇帝反驳他的理由是什么。
心想,古人多余的话真特么多。
强烈吐槽。
朱棣仍然在说:“用这样坚固的水泥墙去修路,只是提高了百姓生活的舒适度。”
“可若是一个人,他的安全问题都没有保障。”
“他还怎么考虑舒适度的问题?”
朱高彻点头,表示同意。
安全问题都没有解决,确实,不会想什么舒不舒服的问题。
但是,这特么和我建议修建水泥路,有什么关系?
朱棣铺垫了一大通,见老四还是懵懂的模样,直入主题:
“朕想的是,由水泥浇筑长城!”
“不仅非常坚固,他们的骑兵冲不破。”
“而且,那些蒙古人想要爬上长城,都做不到。”
“用在长城上,才是用在了刀刃上。”
现在,修建长城用的技术,类似于后世的土砖房。
上面有足够空间,那些草原人借着凹凸不平的砖头,踩着上长城。
若是有了水泥土技术,这些,全都不是问题。
终于讲到重点了,朱高彻吐槽。
他还以为是什么理由。
就这?
呵呵!
看来,永乐大帝还没从之前的惯性思维中走出来。
那好,我来敲醒你!
“陛下,您认为,有了互市,铁路和驻军,那些草原人还能掀得起什么风浪吗?”
“不会!”
“因此。”
“我大明,何须再建长城?!”
永乐帝心中剧震。
大明,何须在建长城!
有了老四提出的定北三策,草原人已经对大明没有了威胁!
看来,自己还是习惯用上之前的战斗思维。
摇头。
“还有,我给您看的世界地图,你忘了?”
朱高彻看着永乐大帝,挽救他的记忆。
永乐大帝脑海中浮现出那一张世界地图的模样:
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等。
又想起朱高彻说的那些海洋强国,世界霸主。
对啊!
大明的未来,在海上!
在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