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内应(2 / 2)
而大明进口的主要就是粗盐、劣酒,还有瓷器,硝矿。
硝矿这东西大家都缺,除了吉安那边能进点东西,广东那边根本不可能。
至于瓷器,荆湘虽然有民窑,但是技术比起江西等地官窑来说,水平还是差了一点,大明进口这些,主要还是为了和西洋做生意,当二道贩子。
至于粗盐和劣酒,就纯纯的为了吸血,再加工一道,再卖给满清。
至于双方很少进行军事物资的贸易,尚可喜也就睁一眼闭一眼。
至于江西方向,主要是通过吉安府走私,但大明在这个方向是亏的。
因为在曾镶和傅忠孝的腐蚀下,吉安府什么东西都卖,什么火药、火铳、粮食、武器等等通通都卖,曾镶与傅忠孝太狠了,不仅他们亲自贪污,在他们的默许、纵容、甚至鼓励下,绿营就没一个不贪的,没一个不走私的。
清军放发的冬衣还没传到绿营兵身上,就出现在了大明的市场上。
大明在这里,每个月有近一万两的逆差。
傅忠孝在解除了吉安之围后,那两万老兵大部分自然回防武昌,只给吉安留下了五千人。
谁叫他傅忠孝是名将呢。
上下都觉得他能力强,这点人足够抵挡明军,但话虽如此,作为一省提督,也不能这么欺负,于是从南昌又调了一万新兵给他练。
这一万新兵给傅忠孝练,简直是羊入虎口。
清兵发放的军饷,常常被克扣,尤其是那些才招募进来的新兵,经常吃不饱饭,救更别提饷银了,进入冬天了,冬衣没有,炭火更没有,不少士卒开始逃散。
傅忠孝也乐得这样,正好可以吃空饷。
而新来的知府也不是什么清正之辈,军营的事情他管不了,但是民间走私之风,是能了解一二的。
看到吉安上下都这样,联想到了自己上一任的惨状,那敢不同流合污。
傅忠孝在吉安一手遮天,其党羽又多,也不怕这知府掀起什么风浪,并且此时也不好再将这人弄走,那样就太显眼了,既然此人同流合污,也就放了他一马。
然而这种日子没过多久,他就慌了。
鉴于他表现的过于优异,过完年后,济度想来吉安亲自视察,他想见见这位东南铁壁,也想见见几次打败明军的威武之师。
傅忠孝看着手下那些饿的只剩皮包骨的绿营兵,顿时觉得自己脖子有些凉飕飕的。
于是急忙想朱肆递上奏疏,要不要趁着济度来吉安,反正算了。
然而朱肆想了想决定放弃了。
济度提防汉人这么紧,怎么可能不防备,与他一同前来的定然还有满洲八旗,以及南昌的绿营。
所以不好动手,不过既然是视察,那就给他视察好了。
没有军队,那就借一支给他考察吗。
正好那一万新兵没有剃头,也练了一些时间,精神面貌尚可,就让明军的乡勇冒充绿营给济度视察。
这事即离谱也不离谱,历史上有过先例。
当年日本人要下来视察伪军,伪军也是吃空饷的严重,于是就找人偷偷联系了新四军,新四军就冒充伪军接受了视察。
伪军军官因此还受到了日本人的嘉奖。
反正这事能蒙混就蒙混,不能蒙混,视察的时候当场就反了,有心算无心,还怕了济度那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