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无题(2 / 2)
夜盲在整个古代,无论是东西方都是避免不了的。
哪怕进入了大明这个时代依旧还是有。
如今听到鲸鱼油,能够减少夜盲,朱棣一下子双眼凉了。
作为常年带军的他,当然清楚这方面到底代表着什么。
“当然是真的。”
“四哥若是需求,可以带一些回去!”
朱橚肯定的点头,并且直接应承下来。
两次捕鲸的收获无疑极为巨大。
虽然第一次他只是捕鲸一头,可加上这一次的三头就是四头鲸鱼了。
整个仓库之中储存了不少精油。
“多谢五弟。”
朱棣大笑着点头。
“四哥言重了。”
朱橚笑着开口。
而两人迈步朝着小镇之中而去。
如今经过了半年的时间发展,小镇的规模越发的巨大,蔓延的范围更是超过了数十公里,其人口更是直接突破了一万,到达了接近一万五千人。
这还是因为朱橚将人口分散了一部分出现,蔓延到了周围的聚集地,否则这里的人口会更多。
庞大的人口交织,让这些看起来就像是一处大明内地的县城。
两人的脚步踏入这小镇之中。
哪怕是朱棣都不得不感慨这里的繁华。
只是感慨之中,朱棣也不由蹙起来眉头。
不知道过了多久,朱棣实在忍不住再度开口。
“五弟,你为何不建城墙?”
“似乎也没有开始的迹象?”
话语带着疑问。
目光扫视着周围,依旧没有看到丝毫的迹象。
而听到朱棣的话语,朱橚愣了一下,随即就名表怎么回事。
由于封土建国的影响,加上为了抵御外敌,一般都会采取建造城墙用来守卫的。
很显然朱棣就是发现了这一点。
“四哥,这里可不是大陆之上,还是海上,而且如今火器已经逐渐发展了起来,建造城墙,对于海上之敌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用处。”
“内陆几处倒是建造了一些。”
朱橚轻声的开口,缓缓解释了一下。
虽说,在这个时代城墙还有着一定的作用。
可如今火炮已经兴起了,并且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相信用不了多久城墙的作用就将无限降低。
特别处于这海上,城墙几乎不会有着太大的作用。
所以朱橚压根就没有建设的想法。
至于内陆,他的确建造了。
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土着,乃至于猛兽的袭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管理。
“哦,五弟内陆,还有治下?”
听着朱橚的话语,朱棣有些凝神,不过很快他再度意外了,带着不可置信的开口。
在朱棣看来,这一处港口就已经极为庞大了,没想到自己五弟在其他地方竟然也有发展。
“还有九个左右聚集地!”
“四哥若是有兴趣,臣弟可以带你去看看!”
朱橚笑着点头。
至于隐藏实力,他并没有这个想法。
别说朱棣和他关系极好。
就算是别人也一样。
毕竟有着系统的他,实力几乎无时不刻都在发生着改变。
给他一个月的时间,这里的情况就后和原本完全不一样。
所以压根就没有隐藏的必要。
“好!”
朱棣大笑应声。
两人迈步,开始游览起整个三亚湾。
而三亚湾过后,第二天,朱橚带着朱棣随即前往了其他聚集地。
如今整个海南有着属于朱橚的十个聚集地,如今每一个聚集地多的人口接近一万余人,少的也有着一千多人。
总共的人口更是早已突破三万人,到达了接近四万人的层度。
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数值了。
相比于琼州府的治下都丝毫不差了。
也许不用一个月,这里的治下,就将会彻底超越琼州府的治下。
朱棣跟随着朱橚迈步在这琼州府治下。
和他想象之中的贫穷落后,乃至于鸟不拉屎,瘴气横生不一样,这里有的只有安宁,富足,以及平和。
人们穿行于劳作之中。
一切井然有序。
甚至没有任何的动乱。
聚集地外,是一片片青绿的稻田。
在眼光之下,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一道道的身影或是打猎,或是种田,或是伐木,或是采石,一切都是井然有序。
一些士兵则是犹如标枪般守卫者这些城池,聚集地。
琼州府的一切,可以说给朱棣直接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让他几乎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想象之中琼州府的落后并没有见到,此时的他只看到的繁华,是富足,甚至相比于大明境内都要富足。
特别那成片的田野,绿油油的稻谷更是如此。
三亚湾附近,一片片的稻田呈现。
而每一处聚集地都是如此。
其稻田种植的范围极为的庞大。
哪怕是朱棣都不由咋舌。
只有马和眉头微微的蹙了起来。
“怎么了?”
“马和?”
朱棣大笑之中,察觉到马和的异样,不由带着疑问的询问。
“殿下,五月上旬麦已成熟,接着六月份进行栽插水稻,这乃定理,如今已是十月,琼王殿下这治下却明显才刚刚插秧,是否?”
马和皱眉开口。
作为农家出身的他,很清楚庄稼的种植。
如今的这一幕,不得不让他皱眉。
“十月?”
“怎么了?”
朱棣暂时没有反应过来,下意识的反问了一句。
“殿下,十月种植,很快就要入冬了,到时候稻谷恐怕无法成熟。”
马和苦笑着开口。
“这!”
朱棣这一刻才反应过来了,不由张大了嘴巴。
随后瞬间看向了朱橚。
面对着朱棣的目光,朱橚倒是很淡定。
“四哥,你可否察觉到这里的天气有何不同?”
朱橚笑着开口。
“天气?”
朱棣皱眉,神情更加茫然。
“琼王殿下,是说这里要更为炎热?”
马和沉吟了一下,随即带着疑惑开口。
“对,这里长夏无冬,平均的天气都不亚于北平的夏天,最冷也不过是秋天而已,并无冬季,所以这里的粮食栽种不需要考虑是否能够生长,这里的农田甚至足以做到一年三熟。”
朱橚淡笑着开口。
只是他话语一落下,在场两人都无法淡定了。
包括朱棣都是如此。
“五弟,你此言可当真。”
朱棣的话语都有些颤音了,这一刻他的起伏甚至高于之前看到朱橚捕鲸的场景。
一年三熟这代表着什么。
而且此时的朱棣可没有忘记,一路过来,那几乎看不到尽头的密密麻麻农田。
庞大的农田覆盖了整个朱橚治下。
到底有多少农田几乎难以想象。
而如果在加上这一年三熟的机制,整个朱橚治下一年所能够产生的粮食到底是怎样的层度。
如今整个大明几乎是百废待兴。
虽然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南方基本已经恢复了。
可北方依旧是凋敝无比。
蒙元接近百年,给这一块土地,一个民族带来的伤害是难以想象的。
这其中粮食无疑就是最为缺乏的存在。
这一点,在朱棣入住北平之后就更加清楚了。
甚至有时候为了百姓,他不得不放缓,或者放弃出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