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武侯在世!(2 / 2)
这也是为什么岛国人后来心理扭曲的原因。
长期以来都是中原的小弟,突然翻身了,能不心理扭曲吗?
朱橚嘴角露出了笑容。
有句话叫柿子要挑软的捏!
毫无疑问,他发现岛国人似乎就是这个时代的软柿子。
即使是明末时期,明朝将领以5000人都能吊打岛国的士兵,更不用说正是强大的明初了。
这样看来的话,其实大明周边的邻居,都是软柿子……
只是朱橚对岛国人无疑是有仇恨的。
如果有机会,他第一个就要干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岛国人。
毕竟在中原人的传统文化里,就有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别说是九世的仇恨了,百世的仇恨都可以报!
而岛国人和中原人的仇恨,就是世仇!
一百世,一千世,都可报,而且也一定要报!
虽然那件人神共愤的事情,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发生。
但是朱橚不想给他们开启战争的任何机会了。
因此,朱橚立马有了方向。
第一个就要干岛国人!
以前是没有机会,现在机会摆在了他面前,自己成为了大明的藩王,还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且,朱元璋已经给了他这么大的权力了!
谁怂谁是孙子!
当然,岛国人也不是这么容易干的。
主要是考虑两个方面。
一,岛国实际上也是朱元璋颁布的‘祖训’里的十五个不攻之国之一!
祖训是每一个开国皇帝都会留下的,后代子孙基本都会遵守,因为这是规则。
不遵守祖训,文臣都要骂死伱!
就好像刘邦留下的非刘氏封王者,天下共击之一样。
朱元璋的十五个不攻之国,也是大明的祖训了,子孙后辈不可违背。
岛国,就是十五个不攻之国里面的。
在朱橚看来,这十五个不攻之国不代表是不打,而是完全没必要打!
朱元璋在《祖训》不攻之国中岛国的背后,附注其“虽朝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谋为不轨,故绝之”。
意思是岛国表面上偶尔会向大明进贡,但其实包藏祸心。
当时老朱建国之后,还派了使者向岛国发去国书,意思是告诉岛国中原已经改朝换代了,现在叫大明朝!
结果,岛国人不仅不予理会,还将老朱派过去的使者直接杀了!
暴脾气的朱元璋自然是勃然大怒。
但是当初大明才刚刚建国,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而且,朱元璋毕竟不是汉武帝刘彻那种愣头青,一言不合就派人开干,而且当时的大明也没有这个资本。
因此,生气的老朱只能断绝了和岛国的往来,故称“绝之”。
如果有条件,他也想征服岛国!
可惜时运不对啊!
当然,冷静下来的老朱,也是给自己找了一个不攻打岛国的理由。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朱元璋列出“不攻之国”的名单,并非因为他们顺从大明,而是因为这些国家距离太远,攻打他们也无法利用他们的土地,更无法驱使其民。
封建时代可不是信息时代,元朝有这么多领土,都打到欧洲去了。
可是有什么用呢?
照样是一瞬间就分崩离析了。
看起来庞大的疆域,但是却一点作用也没有!
特别是元朝两次攻打日本损失惨重的教训仍历历在目,加之明朝刚刚建国,元气尚未恢复,因此除非岛国主动挑衅,山长水远地去攻打他并非明智之举。
总之,老朱忍住了。
可惜的是,世界上的人大部分都是犯贱的。
就比如日子过得不错的岛国人,大明不去攻打他们,反而让他们不把大明放在眼里了。
因此他们才会不停的来大明的海边闹事,后面更是入侵三韩。
对于岛国人,必须要将他们打怕了,或者直接把他们干废掉。
老朱显然是很想打岛国的,只是做不到,如果朱橚做了,他肯定只会支持!
第二点,就是人口。
岛国现在有1200万人口,虽然这跟大明比起来不算什么。
但是对于朱橚而言,却还算庞大了。
虽然这些人不可能都是战斗力,但也不是只有几万人口的朱橚可以征服的。
朱橚还是得再发展一段时间,然后就可以进攻岛国了。
他甚至都已经开始规划路线了。
只要自己的兵力达到要求,绝对不会对岛国有半点仁慈之心!
就在朱橚细心规划着战略方针的时候,他也迎来了好消息。
老朱支援的人口,终于到了琼州府了!
海南岛的人口,一下子达到了历史新高!
朱橚乘坐着黑珍珠号来到了海口。
海口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大城镇了。
但是显然也容纳不下十万人。
人一满万,无边无岸!
朱橚站得很高了,但是一眼望过去,全是攒动的人头,而且看不到边际。
这么多劳动力,虽然不算在系统人口里,但是已经足以让朱橚高兴了。
留粮食果然是先见之明。
他一上来就派发粮食,让这些迁徙过来的人们吃的饱饭,而且一直有饭吃,这才安排下一步动作。
这些人们果然感恩戴德!
然后,朱橚便安排他们的工作了。
安排了至少一半人去开垦荒田。
开垦荒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特别是对于普通人民而言。
要知道,这个时期大多数人,都是给地主干活的,自己是没有地的。
而想要开垦属于自己的田地,就要辞掉给地主干活的这份工作,然后要有足够的粮食,支撑他们开垦的这段时间,然后才是找地。
容易开垦的土地早就被人开垦了。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可能就已经欠了许多债了。
毕竟粮食从哪里来?
只能去借!
说不定到最后好不容易开垦出来的地,都不属于自己……
因此,开垦荒田从来都不是个容易的事。
土地兼并在哪里都避免不了。
但是在朱橚这里不一样,他的格局很大。
他不收取太高的赋税,给这些人饭吃,让他们去开垦属于自己的荒田。
只是要抽税给琼王就是了。
即便如此,琼王朱橚都得到了民心。
看着这一幕,张瀚元等人佩服不已。
他们知道琼王为什么能成功了。
但是这却没法学。
除了琼王,没有人会这么大度!
除了朱橚这个穿越者,有几个士大夫会这么宽厚仁慈的把自己的粮食给贱民?
剩下的人口,朱橚也是安排了各种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