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三国:曹贼也太卷了 > 第196章 文武之争

第196章 文武之争(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大明:徐家嘲讽?我狂抽朱元璋  斗罗:我是冰帝推的偶像  从斗罗开始,疯狂的石头  漫威之我穿越的有点早  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从三体开始的救世主  放弃治疗后,我逐渐理解了一切  斗罗:三生武魂,传承七罪神考!  神魔大明:朕朱祁钰跪求老祖出山  四合院:从80开始当大亨 

第196章 文武之争

陈群字长文,颍川人,今年不到三十岁,早些年在豫州给刘备当属下,刘备败退徐州后,进入丞相府做事,现任吏部郎中,也是司空荀彧的女婿。

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之法,也就是根据家世、才干对一些地区的人物进行品评,从一品到九品,一品最高。

负责品评之人被称为中正官,中正官有大小之分,各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在各郡设立小中正官,负责本郡内人物品评。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

这种方法有个好处,朝廷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各州各郡的人才状况,再从中挑选合适的人出来做官,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当下朝廷人才短缺的情况,也能保证所用之人,在道德上有较高的水平。

这一招正好能解决大晋‘众恶盈朝’的尴尬状况。

因此在陈群提出‘九品中正制’之后,就得到曹操及百官的认可。

“哈哈,子玉,你看看,这九品中正制如何?”

曹操拿着‘九品中正制’的底稿交给曹信阅览。

“陈长文是个雅人,他写的章程肯定不错。”

曹信拿过来看了一遍,确实不错。

尽管他也觉得这种制度比不上科举制,但就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这种方法无疑是最合理的。

首先,当前造纸术才出来不久,纸张质量不高,价格昂贵,书籍依然是笨重的竹简丝帛,这也导致百姓受教育程度不高,普通人几乎一辈子也摸不到书册,更别提文化修养。

另外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术也没出现,也大大限制了文化的传播。

这就导致一个现象,在普通百姓家中几乎没有读书人,也谈不上博学的人才。

此外纸张没有普及,不能用来考试,实施科举制也不太现实。

而看似弊端多多九品中正制,无疑最适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也最适合大晋。

曹信在翻阅了陈群所写的‘九品官人之法’后,也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智慧之深。

其中条条框框写得极其详尽,针对各处环节容易出现的弊端,譬如徇私舞弊、限制中正官的权力等方面,也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若实施者能严格按照上面的规定来实施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能用一千年。

但所有好的制度都逃不过被扭曲的命运,在执行过程中,执行者会随着他们的喜好、利益、需要,对制度进行圆融、微调。

这种制度也会随着时间和生产力水平提高,而渐渐变形变色。

“陛下,这九品官人之法看着还不错,是个可行的办法。”

曹信放下奏章说道。

“看着还不错?哈哈,难道用起来不好?”

曹操疑惑地问道。

曹信哈哈一笑,“陛下,夏、商、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前朝实施察举制,这些制度在施行之初,看着都不错,能帮朝廷选出优秀的官吏,但到后来,这些制度渐渐变样,这九品中正制也一样。

大晋初立,世家大族正在各自划分地盘,几十年后,世家大族在各州各郡完全固化,他们控制着地方的官场,垄断人才的品评,为了确保自身处于上品,高门世族必定会想方设法打压一些新近崛起的小氏族、寒门。

小氏族和寒门不甘心处于底层,必定会拼命反抗,这就是阶级矛盾之所在。而在一百多年后,双方矛盾会越来越严重,到时候大晋少不了会陷入动乱之中。”

“......”

听着他的话,曹操目瞪口呆,这九品中正制还没开始实施,你就看到‘它’的结束,还把事情说得那么严重,这玩意还能用吗?

“陛下!”

华歆立即站了出来,“这只是琅琊王的推测,并不一定会出现,陛下不用太过担心。”

“确实,曹子玉你未免太杞人忧天了。”

曹洪撇嘴说道。

曹信哈哈一笑,看向荀彧荀攸钟繇等人,“伱们是智者,仔细想想,这种情况会不会出现?”

“会,一定会!”

不等老丈人荀彧开口,陈群站出来拱拱手说道,“陛下明鉴,太尉明鉴,在草拟九品中正制之时,臣也想到过未来会出现这些问题,但臣并不担心。”

“哦,为何?”

曹操好奇地问道。

陈群笑道,“江山代有才人出,我辈能制定出九品中正制,几十年后,一百多年后,必定会有大才来修改完善此种制度,或者提出更好的官选制度,来代替九品中正制,陛下和太尉完全不用担心。”

“好,说得好!”

曹洪呼和道。

曹操等人也点点头,非常认可陈群的观点。

荀彧贾诩等人却暗藏疑虑,陈群的话虽有些道理,但一个制度在实施之后,就会有极强的生命力,也会因此诞生众多的利益群体,几十年后或百年后有人想要修改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曹信一笑,“陈郎中说得不错,既然这九品中正制是你提出来的,那你说说本王属几品。”

“太尉已有官身之人,不参加品评,此外太尉出身皇族,府上诸公子也无需参加品评。”

陈群说道。

曹信笑了笑,“现有一个壮士,出身土匪,不读书写字,却武力不凡,曾在平定天下中,立下不少功劳,这种人该评几品?”

陈群想了下,“可根据他的功劳,授予他军功爵位。”

“你的意思是习武之人,没有资格参与品评?”

曹信扬起了剑眉问道。

“这...太尉,九品中正制只品评文官,武将会继续用军功爵制,两个制度并行。”

“不好不好,这样不好,这种选官制度明显在排斥武人,长此以往,大晋将文贵武贱,重文轻武,将来异族入侵,谁来保护抵御异族,谁来黎民百姓?靠一群只会纸上谈兵的文臣?”

曹信摊手问道。

九品中正制只评文人,不评武人,这是明显的歧视,也是文官集团打压武人的办法。

实施这种制度,方便控制武人,但也会丢了汉人的血性和勇气。

在大汉朝,武力极其强大,只有汉朝攻打异族,异族从来不敢入侵大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汉军打出来的威风。

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武人地位低下,文人崇尚清谈,导致中原地区武力急剧下降,随即五胡乱华,随便来一个小部落也能狠狠教训中原朝廷一顿。

这跟实施九品中正制有不小的关系。

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曹信作为当朝太尉,武人的代表,必然要站出来发声。

“陛下,重武轻文,会使百姓丧失道德,从而天下大乱,而重文轻武,会让中原军备空虚,遭到异族的欺凌。选官之策,事关国体,臣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大明状师 鼎锅底人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弘唐 德意志风暴 封疆大吏 从县令到帝师 入侵红楼 行道:兵道 综影视:收集男主模板为己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