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万国博览会(2 / 2)
他抱着“农业救国”的志向,被称为制糖第一人,然而容士弘似乎忘了苏清石的来历。这位先驱不仅是中江人、不仅是南镇人,他还是源洲人,就在苏清石土生土长的地方。
实际上这些东西对苏清石来说有些遥远,先贤的履历令人敬畏,但毕竟时代不同了,中江还有民国的留学之父,诞生了铁路之父詹天佑、民国总理唐绍仪。
所谓时势出英杰,那是特定历史环境下诞生的英伟之人,只可瞻望、不可追踪。
但这眼前人却有着苏清石难以意会的狂热,他的言语之中给人一种历史的轮回,不断浓郁着中江与世博会的绝妙缘分。
离开中江二十多年的容士弘,对中江业界来说可谓江湖多年有传说,但也仅此而已。可要是以世博会这样的高点重回中江视野,如同放大了百十个分贝的衣锦还乡,更是在莫名之间,世博会成了一条旧名人与新名人赓续的线。
今时在苏清石面前说起的不解之缘,将会成为今后中江人与世博会的另一根罗马柱。
或许没到那种境界,又或许人与人之间本就不同,从做生意那天起,青史留名这四个字,苏清石别说想一想,梦都没梦过。就算他梦到百里芦丛的一棵灵芝,余音提点那是赫名之象,等他醒来酝酿酝酿,立时觉得今天或许有大单。
对方是坐成而观成的人,解法在于选择,而雷石是一闯还需再闯的人,要义在于进阶。
哪怕容士弘把近代史给他翻个遍,苏清石心里瞄着的,只有合作空间。更是一边听着一边思量的时候,空间在哪里,他看得愈发明确了。
海光集团虽大,但来不及做出全系统的灯效工程,未必是精准的一外一内,但作为补充绝对没有错。
接下来无论如何演绎,苏清石的内心已经定好了弦,这一趟旅程雷石一定会竭尽所能陪下去。因为雷石与世博会隔着千道梁,但只要傍着这个海光集团,雷石只需撼动一根柱。
世博会那样的台面,不会有一座灯饰馆,“一个世纪的进步”“世界的原动力”“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才是昭示全球的主题。
但这并不妨碍灯饰人在世博会上的演绎,基建场建万国馆、公园楼廊伴夜行,需要灯火的地方无处不在。
当真正遇见的时候,有些事会像钟一样撞进人的脑海,但要知道遇见本身就不是巧合,苏清石很快掩去了内心的轰烈。
这一刻他满眼看到的,超越了一切从前所望,乃至于自己问起自己来——
什么才是大工程,什么才叫大灯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