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米兰行(1 / 2)
第102章 米兰行
先有了灯饰照明,才让桑渔南镇有了工业,有了由工而富的启发,最终演变成了支柱产业。而放眼四海,无不是依托既有的工业基础,延伸与细分各类产业。
所以南镇很多企业的流水线都是拼凑而来,入手玻璃灯饰便采购磨砂机设备,生产热塑材料灯饰便采购吸塑机设备。至于铜灯流水则是五花八门,模具上有用中板模有用冲压模,焊接有用风焊有用氩弧焊,削铣时很多还是手工。
实际上回头望去,有专门为灯饰而出现的工艺设备吗?
其实几乎没有。
此间不过是一个改造的过程,无论车铣、电镀还是抛光,在上个世纪就被用于汽车制造、医疗设备等大工业门类,工艺本身的技术升级,其实就意味着灯饰设备的进步。
直到现在,苏清石才明白这个道理。
这并不是多么深奥的东西,苏清石也是有悟性的人,缘何入行十余年才有如此领会?不都因为南镇环境使然,更重要的是,缺乏一种产业思维。
由手工而起的灯饰,让南镇很多人都存有一种局限,有一部分人小富即安无心开拓,还有的则根本不会把灯饰这样的生意与器械制造业相提并论,那样的流水线够不着也用不起。
再者,当所有的精力都盯着产品,便只能看到定向的工艺和设备,新车间、旧车间,缝缝补补又一车间。
而产业的逻辑,是周期、当量、充量与变量,有的实有的虚,但归根结底是量的实现与量的使用,依托于此的赓续与迭变。
当人们还持续着工业展的日程时,苏清石已飞抵下一站,意大利米兰。
这里是多个领域的时尚之都,其中米兰国际家具展在灯饰界的地位,犹在汉诺威之上,所以此来欧洲,不走一趟米兰岂不遗憾。
连日来,不管工业展还是巨头企业,亦或是配件商、灯饰展厅,巴拉克这张脸仿佛就是一张直通卡。这一次来到米兰,景象更加令人意外,他引着苏清石和彭万泉,直接来到了米兰的灯饰大厦。
此地是意大利工业设计协会的下属,是欧洲数十家顶尖企业的研发总部,一楼有一座极为耀眼的馆,陈列其间的都是“金圆规奖”的入围作品,这是全球最负盛名的家具设计大奖,有座椅、有床柜,也有灯饰。
老实说,这里比汉诺威还要让人看不懂,理念与先潮就像毛孔一般无处不在,让人不敢随便问问题,似乎稍不留神就要暴露什么。
也是在这座大厦的顶层,苏清石第一次见到了磨粒流抛光、真空电镀工艺。他恍然发觉,这里才是一家企业最大的底力,研发包含设计,反之则不然,研发透着理念的洞悉,市场部却未必做得。
原以为这条路是把货卖出去、把货卖更多,可走着走着,走到今天,苏清石才把自己从生意跳脱出来,构思着产业与事业。
入夜后的米兰,光色旖旎、车流如织,斯卡拉大剧院前是攀谈的贵族绅士,网纱的礼帽映着月夜的光,点着属于一个阶层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