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全镇的希望(2 / 2)
陆燕歌回溯着这一行。
隐约间,他觉得不是南镇在壳子里,而是自己被盖在壳中。和许多人一样,说起灯饰便绕不开南镇,但究竟又有几人去过南镇呢?哪怕只有个把小时的车程,依然会让人觉得这里离东江更近、距佛江不远。
连日来围绕在他身边的无不是话事者,有对业界的高瞻远瞩,也不缺对国内时局的细致思量,总之听上去句句都对。更不乏观心透里者,“人变了”“心乱了”,怀着悲悯看向那里,不知误了多少人。
然而归根结底,灯的事还是要灯来说话。
在这各方竞逐,没有兼并、没有收购的丛林时代,灯饰本身是唯一的武器。谁拥有更高级的武器谁就能杀出一条血路,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最好的竞争时代。
陆燕歌与苏清石坐到一起,二人所谈却与今天所见无关,反是在灯饰之外陆燕歌问起来不少,比如他对苏清石的起业之路显得很有兴趣。故事自然也就从源一村说到了济王滩,从济王滩说到了南镇,从卖场说了雷石中心,其余的则是大大小小的灯节了。
离开之前,陆燕歌给苏清石留了一个地址,那是数千里之外一个叫做“月坛街”的地方。陆燕歌没有说过多的话,只是希望今时今刻所看到每一盏灯,能在一月之内发到这个地点。
一周之后,南镇业界突然沸腾了起来,一些从前因为雷石单独行动而愤慨的人,甚至刻意孤立雷石的人,无不态度大转前来道贺。
因为雷石成了全镇的希望。
单从名声上来说,至少在很多人看来,雷石已然获得了一场巨大的胜利。名声本就不是一个实在的词,关键在于要有背书,“以一敌三”“以寡敌众”这些都值得一颂。
午夜后,嚣声散去。
一个茶楼的三楼,苏清石的身旁空无一人,他坐在一个栏杆护住的位置,垂望着那人字街和旁边即将落幕的元宵庙会。
桌子上,他用钥匙划出来四个名字。
左边从上到下写着百烁、金鼎和芒特,而右边,却只有一个孤零零的雷石。接着他用小学作业连线题那样的方式,缓缓划出来三条线,三家都对准了雷石。
没错,这就是海选之后的局面,莲花广场入围的是百烁和雷石,锦绣广场最终是金鼎和雷石,鹏程广场最终的名单也有雷石。
是夜月圆,眼前有无数路人,远处有无数赶路人,苏清石喝完这壶茶,想点一杯酒。
明天,就是最后的战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