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雷石卖场(2 / 2)
薛君山的出现,给了苏清石另一道提点,如果可以先行闯入迎华街布局,意味着早了无数人打下底子。而且以他的思量远不会“落了一巢万事安”,恰恰有机会让事情变成前后辙,此去迎华街,本就不该框定在某一个据点。
薛君山慢慢吞吞喝着茶,此人口口声声没有大胃口,实则步步都在酿着饕餮宴,待他走出济王滩,万般身影难知迹了。
但同时也让薛君山意识到,如果这件事成了,从前的不堪不快也就一笔勾销了,也算达成了苦等多日的目的。
关于这张延期支票,苏清石之前的那番话,此时看来更像一种铺垫。这眼前人对整个行业是极为通透的,熟知各方的忧虑,也知晓整个脉络的命门,物流方的这个提议在南镇需要更多的赞成票,而雷石的带动不可小觑。
于是乎,一桩看不见的交易已在悄然发生,不同过往的是,这一次苏清石坐而望之,连一颗钉子的代价都不会付。
雷石当下的迫切,不是在南镇建工厂,而是在迎华街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卖场。这多年来,商客之间也已形成一种对南镇灯饰的阶梯认定,凡是出现在迎华街的,意味着南镇灯饰的第一品牌第一信誉。
好比一个旅行团,在名声最响的古城转一圈,很少有人还对旁旁落落的古镇感兴趣。那金章灯饰馆,更多还是为迎华街做了背书,即便有人对铃兰灯茶园灯颇感兴趣,也会被迎华街的庞大梯队所吞没,因为人们的选择实在是太多了。
这座卖场一旦确立,雷石灯饰也将具备真正的“前店后厂”,今后的新品灯,不必依靠具体的客户闯局面,而是将以最快捷的路子走到商客眼前。这道迎华街的昭示,这座雷石夯定的卖场,在灯饰厂履历中有着质变的意义。
薛君山沉吟良久,不觉之间想起来那日在此看过的“雷石灯饰馆”,苏清石正是要利用这三百多平的空间,把自家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抬到人前。
片刻之后,薛君山眉目有动,他也预见到颇为不凡的场景。因为从始至终,雷石的灯出现在各地市场,出现在各大酒店的角逐时刻,出现在金章馆一个台前、一个角落。可从来没有过的是,它们整整齐齐排兵列阵一般,告知天下商客,此间皆是雷石所有。
站在经销商的角度,家家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货头,没有人会为某一个厂商设立专属区域。即便是有,那也是分销的末梢,只有在迎华街这个源头上,才可窥得厂商实力。
到那时,倩影绝绰的铃兰灯旁,闪动着鹤春色的茶园光影,茶园灯的对角映着古色浓郁的屏风灯,屏风灯的正对面,耀起来惹眼的大叶金鳞。
在这煌烨之中满目望去,铜制的大叶瓣、琉璃的吊钟形,处处透着神有归一的浮光掠影,更才可见一个中式灯饰的浓艳窗口、一抹令人驻足投入的东方风华!
如果真能实现那样一个场景,想一想,着实很令人期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