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李靖改变想法(1 / 2)
李靖也认同红拂女的看法,摸着下巴露出一丝微笑。
“韩东时此人,虽为治理地方的文臣,但是对于兵事却很上心嘛,我们在北疆战事顺利,也多亏了此人。”
红拂女则笑道:“此人之崛起,也是通过秦家等三位国公家力撑,他对于军方有好感也很正常。”
“不过,他在面对突厥的作战策略却与我们略有不同。”
李靖惊讶地看向了红拂女。
他素知红拂女见识敏锐。
自己的精力一直铺在面对突厥的作战之上,对于大唐后方的事情难免关注不够。
纵然他对韩东时非常欣赏,也不可能时时关注他的消息。
红拂女理了理头发,借机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开口道。
“夫君素知,朝中颇有些文臣,对于与突厥全面开战的事情怀有顾虑,觉得大唐初建,国力不足,并不是树立强敌之意。”
李靖认同道:“是啊,若非突厥自己过于逼人,陛下又意志坚定,只怕我们难以集中全国兵力与北疆,与突厥进行决战。”
“可是,韩东时却与那些鼠目寸光的大臣们不同,他面对突厥的作战意志似是颇为坚定,不但自己组建了火枪军,而且身为文臣亲上战场指挥,打了漂亮的胜仗。”
红拂女笑着提醒他。
“那你就不怀疑一下,为什么关中大捷之后,韩东时没有凭借立下的大功与在军方建起的威望,要求更多兵权,要求直接参与北疆之战?”
韩东时当时的表现已经赢得许多军方重将的欣赏甚至是赞叹。
哪怕他身为文臣,也有许多将领愿意接纳他参与兵事之中,甚至若韩东时由此转武,几名大将愿意联名保举,进一步提升官位。
可是,韩东时打赢了关中大捷之后,依然老老实实地退回去,仅负责后方转运。
朝廷那里自然给他记一大功,可是他的身份依然是掌握三州刺史,表面看起来根本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
观韩东时的行事,乃是个乐于生事之人,他这段时间的表现确实过于本分了吧?
李靖不仅是军方主帅,也是个洞悉人心的重臣,见帐内便只有他们二人,也说出了内心的猜测。
“此事我之前也想过,或许是韩东时懂得为臣之道,有时候不可锋芒太露。”
“他打赢了关中之战,已经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的本领,不愁陛下不对他重视。这种时候若是表现太过,反而容易引起进行的疑忌。”
“再说了,韩东时依然是三州刺史,手中权势并不算小,否则他如何有本钱展开这么巨大的工程?”
李靖指的自然是红拂女刚刚告知他的,大唐关中之地正在建设的有轨道路工程。
其实李靖的猜测已经算合情合理了,只不过他没有时间往更深一层去想。
红拂女轻笑道:“我倒觉得,韩东时其实一直没有放弃过在北疆大展拳脚。不过他的策略需要更多的准备。”
“你是指有轨道路?此物若成,确实能大幅增加对北疆的转运效率,只是敌人太容易进行破坏了吧?”
红拂女的才智未必能胜过李靖,可是她在此事上思索良久,这时笑着点醒他。
“假如,韩东时需要在北疆塑造一个敌人无法对有轨道中进行破坏的环境呢?”
“这怎么可能嘛,塞外之地,向来是北方游牧的天下,就算我们可以击败突厥也难以……唔?”
李靖说到一半,自己也意识到不对劲儿了。
“你的意思是,韩东时的算计,并不只是单独击败突厥,而是想要在北方长久地建立有效统治,让大唐完全掌握塞北之地?”
只有大唐的有效统治覆盖塞北,才能真正防止有人强行破坏他们建造的有轨道路。
而建设好的有轨道路,大大增强了中原之地对塞北的转运效率,包括运送兵员的效率。
一个王朝对某片地域的统治力强弱,永远都跟他们能否快速派兵平叛直接相关。
有轨道路与安定北疆的大业,相辅相成。
这样一想,韩东时的野心还真是不小,思虑之深,也远非一个“年轻官员”能比啊。
李靖想及此处,心中一阵激动,刚刚让红拂女脱去衣甲,已经激动地在帐内来回走动。
“若此计划真能成功,那可是前人未曾达到的伟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