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对经济的认识(1 / 2)
“叮!宿主连续打卡签到三百天,奖励有轨道路建设图纸与设计规范!”
韩东时本来懒洋洋地躺在自己的刺史府“太师椅”上,听到系统提示瞬间来了精神。
唐朝之时,还没有“太师椅”这种东西。
哪怕是世家豪门,也是行跪坐以及比较简陋的胡椅。
虽说太师椅也是按照胡椅改良而来,可是坐起来比起原始的胡椅可舒服太多了。
韩东时虽然不懂什么人体工学,但就照着自己最舒服的靠背靠腰设计就可以,摸起鱼来更加舒爽。
“有轨运输啊,现在正好需要这东西!”
韩东时有天大的本领,也不可能这么短时间内搞出火车来。
不过,有轨铁路并不是只能供火车使用的。
最初它其实是用于矿井之中,通过手动式的动力,或者是铁索挂车的方式可以让矿车更加轻松地来往于矿井内外。
哪怕是最难行进的地段,也可以通过人力强行推过去。
这东西只要造出来,就能极大地提高矿区的运输能力。
何况他发现的铁矿与银矿处于山区之间,地势上远高于北边的营江沿岸码头。
当“矿车”之上满载矿石之时,会从地势高处“滑”向低处,转回去的时候基本就是空车,最适合利用有轨道路了。
当然了,相对于大唐之时那些粗糙的开采矿区工地,哪怕是最原始的有轨运输,都算得上极大的进步。
虽然还得依靠着大量的人力,但不需要再向朝廷寻求帮助,只靠着罗州通州和平州的役夫,足以应对整片矿区的劳力供应。
当然了,要集三州之地的役夫,而且还要优先保证对北疆的物资供应,短时间内百姓的负担依然很重,而且也要得到朝廷的许可。
此外,韩东时当初答应李世民,为朝廷提供大量优质铁器。
若是现在直接建设有轨道路,从山区直接修到营江沿岸,需要耗费的钢铁也非常惊人,而且在大唐之时,那些都属于“优质”钢铁。
若是朝廷知道他的宏伟计划,哪怕不是专门针对自己,立场相对中立的大臣们,只怕也要急眼。
韩东时现在不在乎这些了,为了早日建成有轨道路,哪怕顶着再大的压力也是值得的。
当其他各州府和朝廷看到有轨道路的巨大作用,再加上新的铁器工坊不断铺下去,熟练的工匠也训练出来,大唐将有足够的钢铁产量完成极远距离的有轨交通连接。
只要想到那幅场景,韩东时这种摸鱼党都忍不住有些激动。
当然了,需要克服的困难还有许多,包括提高新型火药的产量,累积开山拓路的经验。
最麻烦的,还是要改进动力,否则还是要依靠着牲畜之力,就算是有轨道路也无法把运输效率提高太多的。
……
果然,韩东时把师爷等心腹叫过来,说出自己心中谋划,就连这些蓝田出身的绝对亲信们,也不禁面露难色。
“大人,咱们在罗州所做的事情已经够多了,现在何必再多事呢?”
师爷想到现在已经开始好转的局面,赶紧劝说。
“属下等并不是畏难,而是罗州局面来之不易,我们要行事也要遵循之前定下的原则,要先以收买罗州民心为重,让大家知道大人您比那个辛成尽责得多,更能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
“可是……”
韩东时微微一笑:“我明白你们的意思,想要修建这种有轨道路,所需要的役夫极多,对百姓负担非常重,大家担心百姓和朝廷将本官视为暴虐之人。”
他自是知道,李世民哪怕再相信他的能力,再宠着按他的意思做事,也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放任他了。
大唐建立之初,不论是朝中大臣还是李世民本人,都习惯于吸取前隋灭亡之祸的因素,而前隋之亡,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暴虐无道。
为了三征高句丽,为了修大运河与无数宫殿,不知白白死了多少百姓,最终弄得天怒人怨,群雄皆反。
现在大唐面对着突厥巨大的军事压力,需要大量役夫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也勉强体谅,没有任何百姓愿意北疆大军战败,自己的家园变成突厥人的牧场。
可是,韩东时计划修建的有轨道路,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必要,而且很容易就会跟前隋之时强行修大运河的事情联想起来。
若是韩东时的计划有可能形成“虐民”的效果,甚至动摇大唐的民心基础,李世民面对一项他从来没听说过的新事物,有再大的魄力也会犹豫的。
可以想象,朝中大臣们本来就会反对,一定会抓住陛下的犹豫,引前隋灭亡之祸的由头,全力反扑!
三位国公作为武将,未必有在朝堂之上帮得到他呀。
真到了那时,韩东时可就是圣心,民心,士心一样不占啊。
师爷精于算计,实在看不出他们有何必要行此风险极大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