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张家玉的效忠!(2 / 2)
大厅内,朱棣坐在首位诧异的望着张家玉。
他承认这人的确有些超乎他的意料之外,不仅不是个肩不能提、手不能抗的书生。
这竟然还想要投笔从戎。
着实给了他一点小小的惊讶。
原来大明现在还是有男子气概的人啊?
而且看其似乎很是崇拜于谦的样子。
不错不错,有点东西~
“在下从小就可望报效国家,上阵杀敌,只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这才不得已考了科举。”
“现在听闻陛下正要讨伐伪廷,遂敢来投奔,还望陛能收下卑职!”
说着,张家玉起身便要重新跪下。
却被朱棣抢先一步给扶住。
将张家玉重新搀扶起来,朱棣拍了拍其肩膀道:“好!”
“既然你有如此勇气,朕也不能让你失误。”
“你便在朕麾下做个随军参谋吧。”
见张家玉又要开口,朱棣赶忙摆手道:“不要着急拒绝。”
“你有没有行军打仗的能力朕尚未可知,等你在我身边参谋军事可以的话。”
“再自己领兵独带一营也为时不晚。”
听到这话,张家玉微微思索了一下。
便答应了下来。
他也知道,自己才刚来,要是就能直领一部兵马的话。
显然是有些不靠谱的。
先在朱棣身边参谋一阵,学点东西,也并不是不可。
毕竟现在站在他面前都是一个连下俩省的军事奇才。
要是说他没有一点军事能力,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而且,他跟皇帝在一块,这要是继续按目前的形式来看。
自己岂不是成为了第一批拥立之臣?!
想到这个可能,张家玉的心脏不可避免的砰砰直跳。
他来到南边也有一个多星期了,早就知道朱棣麾下除了几个将领外。
便再无其他谋士了。
这不正好是他大展神威的时候了吗?
此时不效力,还更待何时!
想到这里,张家玉便重新跪了下去。
“下官大明七品官庶吉士张家玉参见陛下!!!”
面对张家玉这一拜,朱棣这次倒是没有扶起来。
只是淡淡说了声。
“平身。”
身为上位者,这个时候可不是继续谦虚的时候。
他要是继续刚才的动作。
恐怕张家玉表面不会说什么,但心底里也会看轻自己的。
这就叫上位者的威严。
随后朱棣与张家玉又交谈了几句。
突然朱棣似乎想起来了什么,赶忙开口问道。
“哦对了,元子(张家玉字)你既然在北边待过一段时间。”
“可知那闯贼和建奴的真实情况?”
“嗯,知道。”
张家玉点了点头。
“闯贼及其部下虽勇猛无比,但却高傲自满。”
“而且李自成当时还心存幻想,认为建奴会合他进水不犯河水。”
“结果就由于太轻视建奴,在山海关被打的一溃千里。”
似乎是想起了那尽在眼前的打仗。
张家玉不由得有些唏嘘。
如果当时李自成能再谨慎点,说不定就不会被建奴打败了。
只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李自成还是败了。
而且他听说李自成败的很惨,一路都逃回陕西了。
“这样吗……”
听闻张家玉的讲解,朱棣大概对闯贼和建奴有个了解了。
那就是这俩家都比大明强。
而且强的还不如一星半点。
要是以现在南京那群京营大爷碰上去,恐怕死的比这里都惨。
摇了摇头,驱散脑中的想法。
朱棣又问道:“朕还有一个问题,不止当讲不当讲。”
“陛下但问无妨,臣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张家玉拱手道。
“你既然是从北边回来了,那你第一站应该是南京啊。”
“怎么会想来投靠我这个人人喊打的“逆贼”了呢?”
听到这个问题,张家玉并无意外。
直接把他在北边发生的一切说了出来。
原来当初李自成率军攻进北京城后,他便投靠了李自成。
本来认为王朝即将更替。
新的朝廷即将出现。
结果谁能想到,不过才短短一个月。
李自成居然败了!!
而且败的是一塌糊涂!
北京城都不要了,搞得他只能尽力往南跑。
因为从这件事中,就已经能看出李自成估计已经要败了。
建奴就要入主中原了。
但他又不愿意外建奴中当官,所以他才马不停提的跑回了南京。
本来一开始,他是准备去朝廷报道的。
但是他突然看到朝廷的告示上说,曾经有投敌过闯贼的人,一律捉拿问罪,抄家流放!
这可给他吓得不轻。
搞得他都快不知道要去哪里了。
而也就在这时,他听到了百姓讨论“崇祯帝”复活,并且还要重回帝位的消息。
听的他很是好奇,于是便打听了一下。
这一打听瞬间就让他兴奋不已。
有藩王不满朝廷,在广东称帝造反一路打进了南直隶。
这种神奇的一幕,更是让他震惊。
而后他便决定在南京城中多待几日,看看消息。
如果实在不行,他也只能跑回北边他闯贼哪里了。
正好那几天也是赵之龙率领部队讨伐他的时候,当听到二十万精锐大军的消息后。
他顿时就不抱希望了。
认为朱棣是必败无疑,这又是一个什么宁王之类的……
准备马上收拾细软跑回大顺时。
结果正当他准备走的时候,却突然听到朱棣直接干翻了朝廷大军的消息!!
初听到这个消息的他,本来还有些不相信。
但随后越来做多的消息传过来的时候。
他才终于确认了朱棣是打败了朝廷的二十万大军!!!
这下子,他瞬间就下定了决定。
直接前来芜湖来投奔朱棣。
为的就是搏一搏!
反正现在他也差不多相当于孤家寡人了!
家产和土地都在闯贼的劫掠下全没了,钱又被“追脏饷银”给弄没了。
这不放手一搏,还能怎么办!
这边,朱棣听完张家玉的一切后。
不由得感慨道:“看来还是打仗来的红利快啊!”
才打败朝廷二十万大军,就有人直接慕名来投靠。
着实是赚到了。
……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