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得取真经成正果(2 / 2)
“此真佛境也,倾尽庄严,其实妖魔指化可比。”
八戒等闻言大笑起来,一个个牵马挑担,身轻体快,步上灵山,早见那雷音古刹,隐在云中,
师徒们逍逍遥遥,走上灵山之巅,又见青松林下列优婆,翠柏丛中排善士。
三藏认不得他们,知道既在灵山,便是佛菩萨,就便施礼,慌得那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僧、比丘尼合掌道:
“圣僧且休行礼,待见了佛祖,却来相叙。”
悟真笑道:“早哩!早哩!且去拜上位者。”
说罢,拉着手舞足蹈的三藏,,随行八戒沙僧,直至雷音寺山门之外。
那厢有四大金刚迎住道:
“圣僧来耶?”
三藏躬身道:“是弟子玄奘到了。”
答毕就欲进门,金刚道:“慢来,圣僧少待,容我禀过再进。”
三藏急忙停了脚步,等他前去通禀,自己忙唤了沙僧过来道:
“悟净,快快将袈裟取来,见佛祖当衣冠整齐也。”
四众便在山门外换了衣服,着了袈裟,只见三藏锦襕袈裟放出光来,红艳艳,霞彩彩,道道瑞气铺将开来,好是一匹红锦泄地,将灵山上下映得一片通红。
悟真等三个,也是穿了袈裟,整了衣冠,只待佛祖宣见。
那边的金刚,着一个转山门报与二门上四大金刚,说唐僧到了,二门上又传入三门上,三山门内原打供的神僧,闻得唐僧到时,急至大雄殿下,报与如来至尊释迦牟尼文佛说:
“唐朝圣僧到于宝山取经来了。”
释迦牟尼佛闻言大喜,即召聚八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两行排列,却传金旨,召唐僧进来。
那里边,一层一节,钦依佛旨,叫:“圣僧进来。”
外边厢,三藏听闻喊声,扶冠正衣,严肃整齐,合掌当胸,低眉垂眼,领头当先往里走去。
悟真三人亦排了班次,随行在后,绕过金刚,二门、三门,方才到大雄宝殿之外。
悟真上前推开大门,只见里间诸佛菩萨,个个眉眼带笑,顶放毫光。,明晃晃,光亮亮,慈悲吉祥。
悟真见了,闪在一旁,请了三藏先行,自己附尾其后,跟进了大殿去,三藏步步生莲,来至如来宝座前,仰面视佛,只觉庄严肃穆,急忙收敛心神,躬身下拜说道:
“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旨意,遥诣宝山,拜求真经,以济众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赐真经回国。”
如来方开怜悯之口,大发慈悲之心,对三藏言曰:
“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所以永堕幽冥,受那许多碓捣磨舂之苦,变化畜类。
有那许多披毛顶角之形,将身还债,将肉饲人。其永堕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
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
我今有经三藏,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
三藏者: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无般不载。汝等远来,待要全付与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强,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之奥旨。”
三藏听其言,只吓得战战兢兢,以头抢地道:
“还望我佛慈悲,大舍恩光,将这三藏经文传于弟子,带回东土,解释抱怨,叫众生永离染着。得出苦海,就佛恩永驻东方。开明智慧,弟子等感激不尽,再拜上情,南无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见他心思甚城,言辞甚切,便吩咐左右胁侍卫,摩诃迦叶,阿难陀道:
“圣僧心切,尔等不可怠慢,且开了宝阁,将那真经各捡几卷于他,叫他带回东土长留世间,劝化世人。”
摩诃迦叶与阿难陀,急忙领了佛旨,带着三藏等人,去了藏经阁,打开宝库,将那三藏真经真面目示现在三藏眼前,只喜得三藏目不暇接,不知该往何处看才是,正欲伸手去摸,但见那迦叶将身一侧挡在跟前。阿难随后关了藏经阁之门道:
“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
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
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悟真这时闪将出来道:
“备得,备得,在我这里哩,我师父不是管账的,他不晓得。”
说吧,从包袱里取出紫金钵盂,递与阿难道:。
“这是唐王御赐的宝贝,一路上化缘乞食全靠有它,如今功圆行满,却不再是需要它了,就送与尊者做个人事吧。”
阿难笑咪咪的接了过来,持在手上轻轻的弹了弹,只听清脆之声不绝于耳。
笑了笑,将钵盂随手揣进袖里,便吩咐道:
“且开了金阁,将那有字经文,各检几卷,传于圣僧,你我好向如来交代。”
便有那灵山前的神僧,上前取了经书,一卷一卷交到三藏手上。
喜得三藏眉开眼笑,欢笑间,却有点点泪珠挂在眼角。
将那经卷收拾整齐。除了经阁,辞别如来,便要往东回去,如来祭即遣了四大金刚驾运相送。
来时步步难,去时云路快,身在空中,三藏脱胎换骨,才知何为身轻体健。
灵山上如来问道:“阿傩、伽叶,传了多少经卷与他?可一一报数。”
二尊者即开报:“现付去唐朝《涅盘经》四百卷,《菩萨经》三百六十卷,《虚空藏经》二十卷,《首楞严经》三十卷,《恩意经大集》四十卷,《决定经》四十卷,《宝藏经》二十卷,《华严经》八十一卷,《礼真如经》三十卷,《大般若经》六百卷,《金光明品经》五十卷,《未曾有经》五百五十卷,《维摩经》三十卷,《三论别经》四十二卷,《金刚经》一卷,《正法论经》二十卷,《佛本行经》一百一十六卷,《五龙经》二十卷,《菩萨戒经》六十卷,《大集经》三十卷,《摩竭经》一百四十卷,《法华经》十卷,《瑜伽经》三十卷,《宝常经》一百七十卷,《西天论经》三十卷,《僧只经》一百一十卷,《佛国杂经》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论经》五十卷,《大智度经》九十卷;《宝威经》一百四十卷,《本阁经》五十六卷,《正律文经》十卷,《大孔雀经》十四卷,《维识论经》十卷,《具舍论经》十卷。在藏总经,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检出五千零四十八卷,与东土圣僧传留在唐。
如来道:“善哉善哉,九九归真,功圆行满,传经法会,功德圆满。”
忽,旁又闪上观世音菩萨合掌启佛祖道:
“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之人,今已成功,共计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还少八日,不合藏数。望我世尊,早赐圣僧回东转西,须在八日之内,庶完藏数,准弟子缴还金旨。”
如来大喜道:“所言甚当,准缴金旨。”
即叫八大金刚吩咐道:“汝等快使神威,驾送圣僧回东,把真经传留,即引圣僧西回、须在八日之内,以完一藏之数,勿得迟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