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温敏态度的转变(2 / 2)
研究智能芯片设计的团队,也正在紧张的研发之中,生产智能芯片的晶圆厂,也在建设的计划中,包括最先进的光刻机,也在采购之中。
现在一切当然还是需要依靠进口,来解决生产智能手机的所有问题了,但总不能一直依靠进口来解决问题吧?
所以很多事情,还是要早做准备的,有机会引进技术人员,就要抓住机会引进技术人员。
为了搜寻各种技术科研人才,苏雨晴这个为民资本的总经理,亲自带着一帮人,长期呆在海外奔波,游说一些高端的半导体行业科研人员,到华夏深鹏市,或者是香江工作,用高薪为饵。
如果是国内滞留海外的人才,便大打感情牌,辅以高薪,在国内可以赚到在海外的工作收入,又可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还能兼顾照顾国内的父母,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本身就是外国的科研人才人,那就使劲的夸,华夏有多么好,就好像天堂一样,往死里夸,又给出他们难以拒绝的高薪。
总得来说,苏雨晴也真的可以说,这段时间实在是太辛苦了,还要兼顾为民资本公司的工作。
王为民也不得不在国内,撑起公司的运作和监管,好在温敏的工作能力也很强,分担了他的大部分压力,王为民也大胆的起用了很多,收购并购过来的公司中,原来的一些很有经验和能力的管理人员,所以公司的运转正常,倒是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
大问题虽然没有什么,但小问题却有不少,毕竟整个集团,都是由很多家公司整合起来的,有些摩擦和矛盾,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而正是因为处理这些矛盾,才显示出了温敏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凭借着王为民对她的信任和放权,处理矛盾的时候,非常的强势和果断,但又不是随随便便处理的,而是有理有据,让摩擦的双方都无话可说。
王为民正在董事长办公室里处理公司的工作,温敏敲了敲门走了进来,手上拿着一份打印好的文件材料,放在王为民的面前说道。
“董事长!这是我根据我这段时间,在集团公司下面的一些工厂实际观察,并咨询了一些车间一线员工后,起草的一份,由我自己写的生产管理整改意见,我觉得生产部门的岗位改革,势在必行。”
自从上一次公司庆功会上,两个人一番深入的交流之后,温敏对王为民的态度,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一样,除了工作之外,没有什么多余的交流了。
仿佛两个人之前不是同学,也不认识,甚至连老乡都不是,就是纯粹的上司和下属的关系,既使交流,也只是工作问题上的交流。
王卫民交代的事情,温敏都会不折不扣的完成,董事长助理秘书份内的工作,也会尽职尽责的做的很好。
公司有什么问题,也会第一时间的向他反映,请示怎么处理,并追踪事情处理的经过和结果,将实际情况反馈给他。
王为民拿过材料认真的看了一遍后说道:“按照你提出的岗位调整方案,如此一来品质部的工作人员,至少会比现在多出几倍,而生产部的工人,却会大量的减少。”
“如果生产部没有了生产质量上的压力,只管生产,那不良品率会不会失控,这样一来,即使品质部的工作人员大大的增加,但他们工作的压力,也一样的会很大的吧?”
温敏显然已经是早有准备的说道:“生产部的任务本来就是只管生产的,质量的问题是要从源头上抓,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品质部的人,要随时安排工作人员巡线巡查的,发现了问题,有权要求生产部停机停线,停止生产,等到解决了源头的质量问题之后,方可以继续生产。”
“生产部生产出来的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品质部的人没有及时的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归根结底,这是品质部的责任。”
“但生产部的产线工人,是有义务仔细观察手上的产品,是否出现了明显的生产质量问题?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明显有很大的问题,生产工人看到了却不说,不向上面反映,那当然也是有责任的,尤其是产线的组长,时刻都要紧盯产线上的产品质量,有没有出现问题?一旦有出现问题,就要马上停止生产,向品质部和技术人员反映问题。”
“而且生产部是有生产任务的,一旦产品质量出现了问题,他们的生产也是会受影响,生产出来的有质量的产品,又不能算是他们的产量。”!
“现在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线工人中,品质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有不少,有很多工作都是重复的,大大的浪费了人力资源。”
“比如一条生产手机内置超薄不锈钢片配件的产线上,总共有四十人,品质部固定的工作人员就有八人之多,有的工作岗位上,一个生产部员工,就要配一个品质部的员工,这绝对是很大的人力资源上的浪费。”
“品质部的员工,本来工资就要比生产部的员工的工资高了一点,但在产线上,我看到的结果就是生产部的员工,一刻都不得闲的在忙碌着,而品质部的员工,却是非常的清闲。”
“生产部每完成一道工序,都有专人检查产品质量,而且是百分之一百的检查,生产部的任务很重,每个人检查的时候,拼的都是速度,检查完之后,由品质部的品质员进行抽检,抽检率按规定是百分之三,只要抽查到一片质量有问题的,就打回去,让生产部再复查一遍。”
“但如果没有抽查到有质量问题,这产品就算是合格了,流入到了下一道工序中。”
“但真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就算是抽查过的产品,也不能保证百分之一百的就一定没有质量问题,只能说是那个生产部员工的运气比较好一点。”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很多生产部的员工,在初检的时候,为了完成每天的任务,那就只能是放水了,运气好,品质部的人没有检查出问题来,那就过去了,运气不好,那就大不了退回来复查一遍。”
“有些根本就没有复查过,只是拿回来转了一下手,又交由品质部的工作人员去检查,然后运气好了一点,诶,这一下没有检查到不良品,这一盒产品就过去了,被蒙混过关了。”
“而且品质部工作的态度也很关键,心情好的时候检查的就松一点,如果跟这个生产部的工作人员,私人感情好一点,也可以放一点水,差不多就放过去了。”
“一旦检查出了质量问题,非常难以追查到个人的责任。”
今天已经30号了,到月底了,手上还有月票的就投给我吧!反正不投也是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