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相谈甚欢(4k)(2 / 2)
王浩占领这里半年之久,修建的水渠可以满足水田和大部分旱田的需要。
不过更多的山田,那就没办法了。
多是由农社组织挑水去浇。
来到校场,经过王浩的提前通知和安排。
张玉山已经带着骑兵队站在校场上等候了。
只有骑兵队是因为其他一千六百余农兵都去修建羊马墙了。
为了应对围剿,王浩不惜血本的加固武起乡的防御。
缩减路面,降低战场宽度,在村子里修建矮墙,把战场从正面拖成巷战。
这是目前最适合的作战方针。
在会议上也通过了苟步励和张玉山的一致认可。
虽说最好的防御是进攻。
但王浩可没有信心带着自己那堆青铜三水平的军队离开熟悉的家乡和地形跑出去和巡抚决战。
无论是奔袭还是野战那都不现实。
如果把农兵带出了他们熟悉的地形和家乡,对士气肯定有影响。
古代乡勇多是保家,王浩的兵还没有进化到职业士兵的水准。
而且有没有能发展出脱产士兵的水准,要打过这一场仗才知道。
虽然校场上只有二十几号骑兵。
但对于张胜来说,确实相当了不得的事情了。
因为那可是骑兵啊!
江西多山地,水网又茂盛,不太适合养马。
除了驿马以外,张胜也没见过真正的骑兵。
这挺正常的,首先江西本来就没有什么正规兵力。
第一任南赣总兵是俞大猷,但只要匪乱不猖獗,平常只设一个南赣参将,南赣总兵由江西总兵兼任。
然而江西总兵没有标兵,全国独一份。
南赣巡抚也是如此,一般由江西巡抚兼任,事情闹大了才会专设。
如今那位南赣参将,辖管范围正是闽西和赣南,放眼望去全是农民军……
南赣参将被农民军堵得不敢出城。
解学龙剿灭江西的反贼和义军,靠仅仅是几千乡勇和各地卫所抽调的卫所兵。
加一起也没有五千兵力。
然而就是这么点人,配合上解学龙自己的领兵能力,就能剿灭江西所有的义军和反贼。
这其中当然有解学龙自己的智谋在里面。
但还有一项重要原因就是江西的义军也没有什么好的领头人和武器装备。
基本素质也不怎么样,最多算是有组织的乱民。
解学龙的乡勇素质也不怎么样,但大多数农民军更烂。
就像瑞金的义军。
历史上被解学龙杀败后躲进大山,一年多后再一次复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江西的局势就是在这样的剿灭,复兴之间来回拉扯。
虽然频次多,规模也不小。
但是因此质量普遍不高,不像北方流寇那样接受了众多明军边军的武器装备和战马,以及大量边军的投靠。
因此明廷的防御重心都在北方,江西这边虽然每年都在内乱,但总是能被剿灭,这种周而复始的牛皮癣一般的情节麻痹了朝廷,所以对江西也就没有太上心。
而王浩也是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打算给崇祯开个大眼。
人员素质可以练,打着打着就提升上去了。
江西可是个造反的好地方。
赣南百万大山是最好的掩护和屏障,铅山、景德镇、樟树是最好的生产中心兼财源。
南昌、吉安是当时全国的商业中心,商业兴旺发达。
德兴铜矿是将来的金融保证,赣抚平原可以提供基本的粮食供应。
全国数一数二的土地兼并程度大大激化阶级矛盾,能够提供大量被地主迫害的农民和佃户,随便招揽即可得到坚定的兵源,造反土壤深厚,是一片绝对的红海。。
最重要的是江西巡抚没有抚标,吉安守备总兵就是个摆设。
因此骑兵在江西还是属于稀有兵种,张胜很是羡慕的问道:
“王公子是从哪搞到的骑兵,还有这些盔甲?”
王浩斟酌着回答道:
“都是抢来的驿马,张胜兄弟也可以试试看在瑞金发展。”
张胜看着王浩的骑兵,羡慕之余却摇了摇头:
“不成,俺哪里少有会骑马的,就算会骑马,也没有什么作战经验。
我看公子的骑兵倒是训练有素的样子,不像是驿卒能练出来的。”
王浩则宽慰对方道:
“确实如张胜兄弟所料,骑兵队以前有人在官府哪里当兵,还是个军官,所以懂得训练骑兵,张胜兄弟若是有需要,可以请教经验啊,就算不练骑兵,搞一些马来充当哨探也是好的。”
张胜听了王浩的话,知道王浩是在宽慰自己,但还是说道:
“多谢公子好意,但是我部全部藏在深山里,不似贵部就在乡村发展。”
闲谈之余,张玉山指挥他的骑兵队做了一次列阵冲锋。
马蹄声隆隆作响,飞扬的尘土卷起一阵黄龙。
一个老练的骑手,此刻正在校场里打马飞奔,不时发出“荷,荷”叫喊。
先是小秀了一把马上枪法炫耀自己的骑术和枪法。
接着又突然加速冲锋,随后忽地向坐倾倒,来了个镫里藏身。
整个身体拳曲在马鞍一边。随即伸直手臂向下,指尖始终距离地面一两公分,以此彰显自己的平衡能力。
“好本事!”
看的张胜拍手叫好。
王浩也是跟着鼓掌。
这是特意安排的。
那骑手是跟着张玉山造反的老部下,弓马娴熟。
也就是王浩这里没什么制弓工匠,猎弓磅数又不够看。
不然还得表演一同骑射功夫。
不过虽然没有骑射,但骑手展示的那一套马战枪法也是很精妙的。
张玉山说是军中操练的制式枪法。
也没有什么名字。
不过王浩倒是能看出来枪法有点类似于赵子龙十八枪,不用腰跨而是借助马力,显然是马上枪法。
这一套表演完毕,又看了一下正在修建的羊马墙以及哨塔后,王浩带张胜回去,准备摆宴接风。
逛了大半天,人又累又渴的。
宴席规模也不大,仅有王浩作陪。
现在用人紧张,王浩不喜欢浪费人力去做无意义的事情。
可还没等酒宴摆上。
张胜却对王浩说了一番话,差点没把王浩给惊住。
那张胜回来后居然对王浩说道:
“今日一见,果然大开眼界,公子,不知道俺能不能带人来投奔你呢?”
王浩都愣了,还有这等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