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资本界(1 / 2)
第114章 资本界
港岛建成亚洲娱乐中心的倡议,给如火如荼的港岛娱乐产业,又添了一把火。
TVB的市值,受此利好影响,短短几个交易日,就从110亿港币,暴涨至130亿港币。
已经七八个月,市值始终在150亿左右盘旋的亚视,受此影响,股价也迎来一波大涨,市值再一次突破了160亿关口。
其他和娱乐产业相关的股票,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赵方林趁热打铁,立即开始筹划,邵氏电影公司和华星唱片,在港股上市的相关事宜。
邵氏电影公司和华星唱片,资产状况都非常好,未来发展也十分光明,完全符合在港股上市的标准。
赵方林在《大咖面对面》里谈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划分,也得到了金融界的认可,邵氏电影公司和华星唱片,上市进程,推进得十分顺利。
梅安蒂的芳菲服饰,虽然不属于目前热议的娱乐产业,却是基础更加可靠的实体经济。
完成林氏家族和钱朝英的融资之后,芳菲服饰在加快开店步伐的同时,也在加快推进自有生产厂房的建设。
为了保障产品供应,先重金收购了一家代工厂,作为芳菲服饰的生产车间。
同时又向鹏城政府,申请到一块工业用地,建设规模更大的厂房。
进入到1993年之后,芳菲服饰的自产率,已经达到了50%,产品供应有了基本的保证。
等再过半年,自建厂房投入使用,产品自产率,将达到100%,成本也将得到进一步压缩,利润率更高。
芳菲服饰现阶段,尚未开放加盟,所有店面,全都是自营,以确保品牌形象,在这个阶段,得到最严格的保护。
芳菲服饰以梅安蒂、哥哥张、陈丹尼这样自带流量的娱乐圈巨星为噱头卖点,推广初期,有他们遍布全亚洲的歌迷、影迷作为基础,进展非常顺利。
服装属于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
芳菲服饰的产品定位,是都市轻奢时尚,面向的消费人群,是都市白领、工薪阶层。
这个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最快,消费能力最强。
芳菲服饰狠抓产品质量,版型设计也走在潮流前沿,推出之后,非常受欢迎。
又有港岛服装产业的龙头——林氏家族操盘,所以,芳菲服饰的上市进程,推进得比邵氏电影公司和华星唱片更快。
1993年1月刚刚过半,芳菲服饰的上市申请,便获得港岛证券交易所批准,将在2月1日正式在港股挂牌,敲钟上市。
在此之前,经过林氏家族和钱朝英的投融资,芳菲服饰的股权,调整过后,梅安蒂作为创始人,独占60%。
林氏家族和钱朝英,作为战略投资方,各占12.5%。
刘培基作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设计总监,占股10%。
陈柏祥以公司生产总监的身份,在上市之前,也获得1%的股份配额,不过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
哥哥张和陈丹尼,如今在芳菲服饰,都拥有自己的产品线。
哥哥张出身裁缝世家,他的父亲是港岛着名裁缝,芳菲服饰出资收购了张父的店铺,打造成为芳菲服饰的一套奢侈产品线。
哥哥张也参与自己产品线的设计工作,获得3%的股权配置。
陈丹尼因为只出了个名号,所以配股比例,只有1%。
芳菲服饰上市,原始股东的股份,都会被一定比例的稀释。
稀释过后,梅安蒂的占股比例,还有42%。
林氏家族和钱朝英,各剩8.75%。
刘培基的股份,剩下7%。
陈柏祥和陈丹尼,手中的股权,被稀释到0.7%。
哥哥张的股权,还有2.1%。
1993年2月1日,星期一。
一大早,港岛证券交易所门口,就被记者围得水泄不通。
以梅安蒂为大股东的芳菲服饰,成立迄今,才不过短短一年,已经要在今天,在港股敲钟上市。
港岛娱乐产业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
像梅安蒂、哥哥张、陈丹尼这样位于港岛娱乐圈金字塔顶的巨星,各个身家不菲。
近两年,梅安蒂放缓歌唱事业,哥哥张退出歌坛,陈丹尼也自己开唱片公司,做起了老板,已经很久没有举办演唱会了。
没有演唱会这个揽金渠道,对他们三人的收入,造成了不小影响。
梅安蒂职业生涯,收入最高的一年,是1990年,总收入高达2000万港币,其中大头,来自在红馆连开三十场的演唱会。
哥哥张的收入巅峰,发生在1989年,他在那一年,发行了两张唱片,在红馆连开三十三场告别演唱会,还在东南亚、北美各地举办了多场世界巡回演唱会,年收入超过了3000万港币。
陈丹尼虽然是第一个在红馆召开个人演唱会的港岛新生代男歌手,但是职业生涯内,演唱会的召开场次,却和同时代的谭校长、哥哥张没法比,不过年收入最少也有大几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