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对盗版釜底抽薪(1 / 2)
第104章 对盗版釜底抽薪
百强唱片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陈丹尼全盘接受赵方林的建议,发展方向选择十分准确,实力已然不容小觑。
在与华星唱片合并前的资产清算中,百强唱片最终估值5亿港币!
陈丹尼占股60%,个人身家达到了3亿港币。
虽然和身家30亿的钱朝英,相差甚远,但也算是摸到资本圈的门槛了。
华星唱片的资产,经过一系列严谨评估,最终定为4亿港币。
TVB占股50%,是华星唱片的控股股东。
两家公司合并之后,依然采用华星唱片的名号,百强唱片则成为华星唱片旗下音乐厂牌。
陈丹尼在合并后的华星唱片,占股34%,是第一大股东。
TVB持股比例是24%,是第二大股东。
哥哥张在之前的百强唱片,占股15%,合并后持股比例降为8%。
赵方林也在之前的百强唱片,以个人名义,占股15%,合并之后的持股比例,也降到了8%。
陈丹尼的经纪人陈家颖,在之前的百强唱片,以管理入股,占股10%,合并之后的持股比例,降到5.5%。
梅安蒂则是在之前的华星唱片,占股5%,合并之后,持股比例降到2.3%。
其他零散股份,则由华星唱片的其他小股东分别持有。
合并之后的华星唱片,估值达到了9亿港币。
港岛证券交易所,对申请在港股上市的公司估值,是有严格规定的,合并后的华星唱片,与标准还有一些差距。
不过差距并不算大。
而且,就是华星唱片自身资质,达不到在港股上市的表现,也不是没有上市的办法。
完全可以通过收购壳资源的方式,借壳上市。
陈普拉和哥哥张,先后被说动,与华星唱片签约,将会在年内,发行全新唱片。
他们二人,虽然都还没有对复出歌坛松口,但是态度已经有所松动。
华星唱片与百强唱片合并之后,在赵方林指示下,正式开启上市进程。
签下哥哥张、陈普拉的新唱片合约之后,华星唱片在天王天后层面,已经拥有陈丹尼、哥哥张、梅安蒂、陈普拉,以及郭天王五人。
一线歌手,也有郑秀雯、草蜢组合。
Beyond乐队的唱片,在港岛的销量虽然一直不高,但是在内地却销量不俗。
过去几个月,Beyond乐队,一直在内地采风,将会在年内推出一张全新国语摇滚专辑。
内地此时的摇滚圈,风起云涌,第一代摇滚人,已经崭露头角,崔建、黑豹乐队、唐朝乐队、超载乐队,已经在一定范围内,打响了名号。
内地摇滚史上不得不提的魔岩唱片,已经在京城成立,创立人是来自宝岛的张培仁。
魔岩唱片,其实是宝岛滚石唱片的旗下厂牌。
魔岩唱片虽然从创立到结业,前后不过十年的时间,却全程经历了华语摇滚最辉煌的十年。
合并之后的华星唱片,在宝岛也有分支机构,有意与滚石唱片,达成战略合作。
滚石唱片现在拥有宝岛歌坛的半壁江山,李宗升、罗大有、周华建、陈淑桦、张信浙、林一莲、伍佰、任闲奇等,都是其旗下歌手。
在华语歌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过多方磋商,华星唱片最终以注资的方式,成为滚石唱片的股东,注资2000万港币,成为滚石唱片第二大股东。
如此一来,华星唱片不仅成为滚石唱片在港岛的代理合作方,还成为其在内地的代理方。
华星唱片的音乐版图,进一步扩展。
在赵方林的指示下,华星唱片启用百强唱片的内地资金,大肆并购唱片工厂。
内地的音乐市场,在原时空,之所以始终发展不起来,在赵方林看来,主要是受盗版的侵扰。
国家在版权保护方面,重视不够,给盗版留下了足够的可趁之机。
想要彻底解决盗版的问题很难,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缓解。
赵方林想到的方法,就是运用资本的手段,走盗版商的路,让盗版商无路可走。
音乐市场上的盗版,之所以难以根治,主要是盗版有利可图。
目前,内地的音乐市场,销售载体,以磁带为主。
正版磁带,一盒的售价,最低也要10块钱。
虽然相对于港岛一张正版唱片售价100港币,价格已经十分低廉了。
但是,1992年,京城、沪海这样的大城市,普通职工的平均工资,一个月也不过才200块左右。
港岛现在的人均工资,却已经有1万港币了。
内地磁带的售价,是平均工资的二十分之一。
港岛唱片的售价,却只是平均工资的一百分之一!
相差了五倍!
内地的盗版磁带,一盒售价只有5块,打折促销,甚至能低到3块。
一盒空白磁带的成本,只要不到1块钱,翻录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盗版磁带就算卖3块钱,也有200%的利润。
这样的暴利,才是盗版商久禁不止的真正原因。
赵方林打击盗版的方式,是利用资本的力量,尽可能压缩正版磁带的成本,把成本压缩到5毛钱以下。
然后与盗版磁带打价格战,盗版磁带售价3块,正版磁带也标价3块。
正版磁带质量好,盗版磁带质量差,在同等价格情况下,没有人会选择盗版磁带。
价格压低,虽然会极大地消减唱片公司的利润,但是只要能够把盗版商干死,再大的损失,赵方林也能承受。
况且,利润只是被压缩了,并不是没有。
内地人口多达10亿,就算每人每年只买一盒磁带,一盒磁带售价3块,市场规模也有30亿!
哪怕利润率只有20%,一年的纯利,也能有五六个亿!
不少了!
而且,赵方林着眼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