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太子和皇帝之间的对立!(2 / 2)
曾经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言,那就是说朱元璋听到下面人汇报朱标想要造反。
朱元璋的第一反应不是愤怒,而是激动开心,紧接着他就非常关心,自己这个儿子造反的人够不够,武器够不够,计划够不够完善。
没错,朱元璋日思夜想的就是尽快的把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这个儿子。
只可惜造化弄人,朱元璋还没有等到朱标顺利继承大统的那一天,就提前离世。
这对于朱元璋来说,真的是一辈子无法释怀的心病。
杨士奇不愧是三杨之首,面对这么刁钻的问题,很快的就想到了答案。
“太子监国期间努力处理政务,能够谦虚的听取大臣们的合理意见,但是对于不对的意见,也绝对不会随便同意。”
“对于近臣不恰当的要求,他也会当面驳斥和批评。”
不得不说这位杨士奇的水平实在是高啊。
这种两全其美的回答,不光是让朱元璋非常满意,让朱棣听了也是非常的欣慰。
太子朱高炽既能够勤恳干活礼贤下士,又能够群而不党,与大臣保持距离。
这就是朱棣心目当中最完美的太子形象。
朱景也是非常满意的点头笑了起来。
只不过杨士奇在回答完朱元璋的问题之后,就再次对朱棣强调道:
“皇上,还请看在大明百万子民的份上,能够班师回朝!”
刚才因为朱元璋的问题,让众人都开始聚焦于太子朱高炽身上。
结果现在随着杨士奇的再次发声,众人才意识到这次这个大学士过来的真正目的,是要朱棣班师回朝。
朱棣有些尴尬的笑了笑。
说实话,他的身体情况,他自己最清楚。
他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这次不能够打败阿鲁台的话,那么他以后就再也没有任何机会。
因为这次班师回朝,很有可能就会直接驾鹤西去。
朱棣不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要带着遗憾离去,所以他对于彻底歼灭阿鲁台这件事情,还是非常坚持。
只不过朱瞻基明显的感觉到爷爷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而且力不从心。
所以面对杨士奇的劝导,这位好圣孙竟然也跟着一起出列,跪在了杨士奇的身旁,磕头。
“爷爷,您的身体要紧,我们还是班师回朝吧。”
“以后孙儿帮你打这一仗,一定帮你把鞑靼给彻底铲平!”
不得不说,这个好圣孙朱瞻基是懂得朱棣的心思。
朱棣看着自己这个懂事贴心的好圣孙,也是内心颇为唏嘘感慨。
朱元璋也是看着自己这个贴心的重孙子,有些恍如隔世。
对于自己这个重孙子,他从来没有见过,但是单单凭借着现在这个好圣孙能够如此体贴朱棣,就觉得比自己那个好圣孙朱允炆要强太多。
朱景则是看着这位被后世成为大明六边形完美战士的好皇帝,朱瞻基也是若有所思。
说实话,后世很多人在分析朱棣之所以发动靖难之役,是因为朱允炆欺人太甚,削藩步子迈得太大。
但是在朱景看来,他更认可另外一种说法。
那就是朱瞻基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