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时光荏苒(2 / 2)
秋收之后,有了初步的税收之后,除了交给朝廷的,李玉也拿出来一部分,召集百姓,进行修路。
由于李玉已然得了民心,百姓纷纷出力。
所以到了大中祥符四年,本就是交通要道的寿张县,更是道路平坦。
一时间,路过的商队更多了,也有很多愿意留下来寻找商机的。
于是,随着人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多,经济也越来越繁华。
在大中祥符三年年底的时候,李玉便已经派出李二,带着人将赵盼儿带了过来。
至于孙三娘和宋引章,则没有跟过来。
李玉让这两个女孩留在钱塘看家,主要也是如今正忙,而且住在县衙里,带着两个小妾影响不好。
当赵盼儿看到李玉的那一刻,开心的直接跳到了李玉的身上。
毕竟只是个十多岁的孩子。
赵盼儿来了以后,李玉也少了一些工作,选择多陪伴赵盼儿。
他还记得自己那年除夕答应赵盼儿的,永远不离开她的身边。
所以李玉这才将赵盼儿接了过来,每晚都在一起。
小别胜新婚嘛。
不过可惜的是,或许是李玉成了仙,而赵盼儿只是肉体凡胎,使得赵盼儿一直不能怀上孩子。
对此,赵盼儿虽然着急,可是有李玉的安抚,如此也就这样过下来了。
时光荏苒,转眼间时间来到大中祥符六年夏天,李玉在寿张知县任上已满三年。
这三年里,寿张县在李玉的治理下,好像变了个样。
以前的县城虽说也算热闹,但是百姓生活并不富裕,还有恶霸横行,城外也是盗匪丛生。
然而三年后,商业繁华,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人人脸上挂着笑容,衙门上下也和百姓相处融洽,一心做事,至于城外,各种行人车队络绎不绝,农田里也是种满了粮食。
李玉对自己这三年的努力还是很满意的,而赵盼儿看向李玉的目光也是充满了自豪与佩服。
至于百姓们,当然对李玉这个知县充满了爱戴之心。
不止是寿张县,在李玉的带动下,郓州知州也开始励精图治,全州效仿,不然光一县大治,其余县不好,寿张县也很难繁华。
不然单单一个路匪,就可能导致寿张县不可能那么繁华。
只是其余县令有的做的很好,有的能力平庸,总体而言,还是寿张县最为繁华。
三年里,郓州知州高升,而李玉也年年得了上等考核。
就连宋真宗也得知了郓州的大治,提前实现了承诺,将郓州升为东平府,上下官员得到了品级上的晋升。
等到任期已满,李玉也等来了吏部的调动,被任命为福建路的知泉州事,从五品。
泉州靠海,离寿张县更是三千多里。
虽然因为政绩,加上郓州升府,很容易的升了官,当然也少不了银子,但是这路途也是够远的,几乎快相当于发配了。
好在路上可以路过钱塘。
三年没见,李玉也挺想念孙三娘和宋引章的。
同时,心中也有着一丝愧疚。
离开寿张县的那一天,全县能动的百姓纷纷前来相送,李玉也得到了百姓赠送的万民伞。
同时,一道不小的功德落在了李玉的神魂深处。
这一任,李玉算是完美落幕。
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李玉和赵盼儿路过钱塘。
回到家里,孙三娘和宋引章哭的泣不成声。
这一晚,是属于李玉和孙三娘的。
温存了几天,李玉又是动身走马上任。
这一次,孙三娘直接跪了下来。
“老爷,带上三娘吧!”
而宋引章看孙三娘跪下哀求,也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跪倒在地。
李玉叹了口气,只觉得自己这三年真的亏待了她们,于是顺势同意了下来。
至于钱塘的宅子,就让奴仆们待着吧。
又是半月,李玉带着三女来到泉州。
两月下来,李玉走遍了泉州全境,对其发展也有了规划。
这一次,由于李玉已是一州最高长官,所以并没有什么阳奉阴违和与其作对的。
李玉按照之前的经验,先是调兵剿匪,将全境匪徒全部剿灭的干干净净。
治安好了,李玉便开始发展民生。
泉州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上水源丰富,十分适合农业。
于是李玉召集百姓,开挖沟渠,兴修水利,灌溉良田,又发现此地适合种植占城稻,便开始推广。
一年后,全州百姓丰收。
一时间,泉州大治。
与此同时,李玉修建港口,派出商队,到了大中祥符八年,泉州港口的商队已然到达海外三十多个小国和地方,海外贸易得到了空前发展。
所带来的便是税收三年后已达百万,而整个泉州的人口也已经过了百万,成为当时宋朝境内真正意义上的一线城市。
随着李玉做出这么好的成绩,光芒和政绩根本没办法掩盖,朝堂上下也都知晓了李玉李子圭这个治世之才。
加上李玉本身就是三元及第,乃是士大夫阶层。
虽然萧钦言不知道为何想要打压,可朝里毕竟还有柯政这样一心为公的能臣,于是李玉再次三连跳。
大中祥符九年,李玉被任命为杭州知府。
本来皇帝准备将李玉召回京城重用,被萧钦言一党拦住,这才继续留在地方。
最后才争取到杭州知府的位置。
当然,这正是李玉所乐意的。
离开泉州之时,李玉沿途再次受到百姓的洒泪告别。
而李玉也再次收货一比不菲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