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杀机(上)(1 / 2)
第111章 杀机(上)
和许多比赛一样,先是小试牛刀,然后正式决斗,最后进入互动环节。
以往,辩宫互动一样庄重严肃,仪式满满,但今天不同,主题是招聘人才。
现场热烈,欢快。
高兆看到弓子闪了进来,一路神情警惕,目光如鹰如隼,不断扫视人群。
所幸现在是互动环节,他的进来很突兀,但能够接受,因为他是高兆的贴身护卫。
“主公,宫外发现虫子。”弓子近前低语。
“虫子终究是虫子,见不得光,去吧。”高兆说着,不时朝与他目光相遇的学子拱手微笑,回礼。
弓子重重点头,迅速离开。
此时人海里响出越来越多疑问:“高卿,什么时候开始报名?”
他们急着要应聘,更想去樱城看看。
“三天后,菑鲁田庄。”高兆笑容灿烂,仿佛刚才弓子没有进来过。
有人不解,为何不是明天开始,甚至是今天。
高兆解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小鹰初长,展翼千里,请与家人商量好。”
不是要他们愚孝。
在这个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读书是一件很奢华的事,举全家之力甚至是全族之力才供养得起。
另外,能进入稷下学宫的基本上是世族子弟,哪怕是寒衣庶士,背后都或多或少有些故事。
他们的命运并不属于自己。
他们的背后有着太多殷切和寄望。
高兆认为,自己不能这么自私,几句话就把他们给拐走。
人也应该要感恩,他们得对家人,对族人,尤其是对父母,对妻子儿女,好好解释,有声交待,有个慰藉。
这需要时间。
很多人心有感触,默然点头,或朝他拱手致谢。
但人海始终不愿退去。
他们都想和高兆这个“学术大师”,商家祖师,能有几句交流,虽然他看上去不到二十岁,年轻得可怕。
但这又如何,在稷下学宫里就从来没人在乎年龄,只看学问。
五十年前就有一个名叫苏秦的年轻人,二十五岁兼佩六国相印,列坐诸侯,让虎狼西秦不敢东出函谷关十五年。
那是一道属于年轻人的荣光,万古难见,它就像长夜里的一盏烛光,照亮着无数学子披荆向前的道路。
他们对哪怕只有一点征兆的圣迹,都会趋之若鹜,甚至飞蛾扑火。
他们脸上洋溢着狂热。
他们想近距离一睹高兆的容貌,甚至是照面行礼,可以的话能说上几句话。
到得最后,高兆不得不决定先行离开。
“高卿?高公子!”
在人海之中,高兆似乎听到自己的对手苏德润在叫喊。
他扭头望去,那苏德润果然在人海之后跳着跳着,不时露出半个头,在朝他举手,焦虑,锁眉,欲言又止。
高兆于是示意鲁懿停下,让他苏德润过来。
近前,他却仍然欲言又止,还脸色阴沉,左顾而右盼,最后低侧了头,始终没有一句话。
没人看得懂他想干什么。
但高兆微笑了笑,还摆手止住他,表示他不用说出来,“我明白了,谢谢。”
他惊疑抬头,眼睛凝视向高兆。
“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
若在这里感到窒息,就到樱城来吧,那里空气清净。”高兆发起邀请。
人群为他前几句喝彩,苏德润显然听懂了后几句,他顿时瞠大了眼睛,脸色也从焦虑转为震惊,再到凝重。
他转身离开,终究没有说出一句话。
“莫名其妙。”
“他是不是受不住打击,傻了?”
“在辩宫失败很正常,何至于此!”
人群发出窃窃议论。
荀子坚持要送。
于是在黉道上,高兆坐着轮椅,鲁懿推着轮椅,旁边跟着祭酒,三人缓缓前行。
画风有些新奇。
新在荀子除了齐王,从来没送过人到大门,奇在三人一路安静。
“苏德润是纵横派少有的天才。”
黉道过半,荀子终于开口。
高兆明白他的意思,他对苏德润今天的虚佞行为感到惭愧,失望,还有深深的不解。
高兆给出答案:“若他心无旁骛,我绝计嬴不了他。他被人迷失了方向,所幸心中还坚守有一道光,没有完全熄灭。”
“今天你们应该是首次认识。”荀子表示更加不解了。
“在雒阳,我有一个敌人,一个一直潜伏在暗处的敌人,一个强大到现在我都招惹不起的敌人。他们察觉到了我的存在,出动了,跟来了临菑,发动他们在临菑的盟友冲在前面。”
“原来如此。”
以荀子的阅历和智慧,瞬间就明白了。
他停下脚步,抬头看向天空。
高兆也跟着仰望苍穹。
来时尚有几片云彩,现在厚云如絮,才午时就天色阴沉得像黄昏。
遥远天际,有几缕天光透过云层洒落,很美。
配着两边陈旧屋舍,荒凉美。
“那些光很远,照不到这里。”荀子苦笑。
高兆明白他的担忧,远水救不了近火,也跟着苦笑:“他们对我的生意,我的身边人,都不会感兴趣的。我若身死,便会一切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