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接天长河(1 / 2)
第148章 接天长河
很快,袁绍就在台下的人群当中锁定了荀彧的身影,虽然此人近几年声名不显,但在他刚刚出仕的时候,颍川神童被誉为王佐之才的传闻他可是印象深刻,如今虽然知道其恐怕志不在此,但为防万一,袁绍还是决定与其示好。
遥遥向着队伍第一排的荀彧点头示好,对方像是注意到了袁绍的举动,张大嘴巴就准备说些什么。
袁绍心中得意非常“果然,以我如今的名声,就连荀氏嫡子都对我十分仰慕,大庭广众之下哪怕失了礼数,也要向我示好。”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荀彧却并没有与自己打招呼,张开嘴巴后又自顾自的闭上了。而就在袁绍纳闷之时,荀彧竟又张开嘴巴,竟是打了一个哈欠,眼角还隐隐有泪珠涌现,显得很是困乏。
这……不禁让袁绍有些恼火,但多年养成的习惯却让他表现的面色如常。
而等到居于主位的卢植宣布此次公府复试正式开始,照例自然是先从多是世家子弟的左署开始。
第一位接受测试是一位来自北海的刘姓子弟,名叫刘能,是受到宗正认证过的帝胄血裔。
按照礼制,五代血缘之内,可称之为‘亲’,对于帝王以外的姓氏而言,只有在这个范围之内,才能在正式场合称彼此为亲属。而对于帝王而言,则沿至九代,在这个范围之内,才会被宗正记录承认为帝胄,除非立下突出贡献才能为之破例。
而在公府复试设立近百年以来,也已经形成了每一次待考第一名都是刘氏子弟的潜规则,结果也必然是优而上席。
从部曹所持筒中抽出自己的命题,只见刘能阅览之后,双眼缓缓闭合,周身逐渐升腾起微弱星点之光,随即才缓缓开口
“晚辈对于言不过行行不过道的理解是,与人相诺不超过自己所能及的范畴,所行之事也不能逾越心中的道义。”
台上四人见刘能如此表现,内心当中都是颇为不屑。公府复试,除了考究基本的学问经略之外,更重要的还是看每个人的能力境界。而对于谋臣而言,最重要的便是对天地伟力的调动能力,而以一人之力而言,虽难布下什么攻伐绝难的杀阵,但也能够在周身引动异象。
而其中最次一档便是这般星末微光,多见于书院求学的庶民学子,但刘能身为帝胄宗亲,自小接触到修炼资源和功法无疑都是顶级,最终却只达到了这个地步,这无疑有些讽刺。
但碍于对方的身份,以及这么多年形成的惯例,几人还是笑呵呵的给予了赞赏,令人将已是满头浮汗的刘能领到首席就坐。
至于第二个接受测试的,便是年少成名的荀彧了。虽然几位考官都注意到了其很是困倦,心中有些许不满。但对于颍川荀氏的核心子弟,还是充满信心的,期待着能见到顶级异象来给自己洗洗眼,也好为后续的孝廉茂才们重新打个样。
只见荀彧也同样上前从部曹所持筒中抽出题目,脸色复杂的凝视许久,期间还连打了好几个哈欠,带动了台下不少人。
突然,他将手中书页翻转,随即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