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看房(2 / 2)
何雨柱说着,来到那水池跟前探头看了看,里面可能长时间没拾掇了,有些脏,但水没上冻。
“原本里面养了一些金鱼,后来搬迁的时候,鱼都搁缸里带走了。”吴区长说道。
作为四合院的主体,中院无疑是最大的,一般来说都是正房三间,一明两暗。正房的明间(即中间一间)称为堂屋,也称为中堂,三开间的正房堂屋两侧是卧室和书房,正房的特点是冬天太阳能够照进屋里,冬暖夏凉。通常在明间正中排放一八仙桌,桌子两旁设两把椅子,在墙上挂着一幅画和两副条幅,或挂四幅中堂画,但现在里面空荡荡的,家具都没了。
“原来的家具都用不上,堆马厩里了,炕就全拆了,各屋里的炉灶和烟囱都拆走了。”吴区长说道。
新办公楼也没暖气,当然要把炉子带上,不然冬天咋过。
两个耳房也差不多,都是空荡荡的。
东厢和西厢的三间房也都是如此,何雨柱只在门口看了一眼后罩房,没过去细看……虽然说里面的生活设施都没有了,但房屋框架完好无损,甚至房间里面很干净,门窗也都完整,漆都没掉。
其实何雨柱挺喜欢这样的,便于他日后安排啊。
“看看跨院吧。”何雨柱说道。
“这边请。”吴区长大概觉得这事儿办得有些不对劲,所以格外的热情。
这座院子有两个院子,东跨院是住宅,但只有三间正房和三间倒座房,厕所和水井都有,估计这应该是妾室住的。有一条游廊把正房和倒座房连成了一圈,院子中间有一棵高大的白果树。
“这棵树结的白果很好吃,而且还结得不少。今年的已经被区里收走分了,等以后你就可以自己留着吃了。”吴区长说道。
“这个可以有。”何雨柱笑道。
这个东跨院没有出去的大门,估计是防止妾室私自出去。
西跨院比较简单,马厩虽然还在,但已经不养马了,改成了车库,有一排房子,是给马夫之类的下人居住的,可能也有用于仓库的,这里有一扇大门开在后面,方便车辆进出……居然也有厕所和水井。
“这房子不错,吴区长,多少钱?今天可以办理房证吗?”何雨柱问道。
“可以办……这座院子是五千块钱。”吴区长说道。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她说完这个价钱的时候,眼神也是有些古怪的——轧钢厂是大厂不假,但那工资也不可能漫过天际去,就算是厂长,他有这钱买下这院子吗?
钱正坤不愧是做秘书的,这察言观色的本领是炉火纯青的。
“五千?好嘛,幸亏是小何,换了我可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钱正坤故作夸张的表情说道,“吴区长,你大概还不知道小何的另一个身份。”
“哦?”
吴区长眼睛一亮,怪不得能够跟钱正坤搭上关系,这位果然是另有身份。
“何雨柱同志还是一位翻译家,他翻译的那本《诗歌集》,所获得的稿酬都不止那个数。”钱正坤说道。
没办法,如果是私人,根本不用告诉对方自己买房钱的来路,但面前这位可是体.制.中的人,如果有了疑问,那肯定是要一查到底的,与其将来麻烦,不如现在坦诚,反正也没什么不可见人的。
让何雨柱和钱正坤意外的却是这位吴区长的反应——
“你就是搬山先生?”吴区长惊讶地问道,脸上竟然出现惊喜的表情。
“吴区长也读过他翻译的书?”钱正坤讶然问道。
“读过,我们全家都是搬山先生的书迷呢。”
吴区长爽朗地说道,“我闺女最喜欢的是《诗歌集》,我比较喜欢那本《同情的罪》,但我爱人却喜欢那本《射雕英雄传》……嗯,我也喜欢,就是那本诗歌我读不太懂,真没想到搬山先生竟然这么年轻。”
何雨柱有些惭愧地说道:“年轻是真的,我可不敢当‘先生’的称呼。”
先生有三种,一种是教书的,一种是客套话,还有一种是尊称,譬如鲁迅先生,冰心先生,当年国母和何香凝女士等人也是被称为‘先生’的,何雨柱觉得自己可远远不够格,严格地说,甚至可以用‘卑劣’这个词来形容,这也是他绝对不参加什么作家协会的原因之一。
“当得,当得。”
吴区长笑着说道:“早先我们还以为你是天津人呢,没想到就在BJ,在我们眼跟前儿。”
这样一说,大家立即变得更加熟络了,在去区.委.交了钱款之后,吴区长亲自领着何雨柱把房证办下来,并且再三告诉何雨柱搬家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她一声,她要带着全家来给她温锅。
“你不住那个大杂院了?”钱正坤问道。
“住。”何雨柱毫不犹豫地说道。
“那你折腾着买房干什么?而且还不止一处。”钱正坤纳闷了。
何雨柱说道:“买房子能够保值啊。钱这玩意有可能贬值,但房子可不会贬,买吃的、买用的,那都是消耗品,但房子不是,以后我要是结婚了,生他一大堆孩子,那不都得住房子嘛。”
钱正坤指了指何雨柱,有些无语:“你想得太远了,找到媳妇了吗?”
“当然找到了,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时候结婚。”何雨柱得意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