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蒸汽机的雏形(1 / 2)
第248章 蒸汽机的雏形
用铁路贯通大明王朝的计划,是在张平安见到李智的蒸汽机雏形的时候就已经浮现在了脑海中的。
年龄上来了,就开始考虑自己子孙后代的事了,这是不可避免的。
自己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权贵,只要不作死,一生的荣华富贵是跑不了的。
但子孙后代不一定。
就算张家的子孙后代争气,但万一老朱家不给力呢?
如今的朱标在禹游书院里跟张标一起学习,最起码外表已经看不出什么早夭的样子了。
而且张平安为了不让朱标以后北上视察大都累死,当初在应天的时候安排兵力抗元的时候,就给朱元璋建议,让其跟随大军北上,以稳固军心。
这也是朱元璋现在人在大都的原因。
大都你都亲眼看了,总不至于还让朱标来视察吧?
也就是说,朱标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出什么幺蛾子,那么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大概率就会是朱标了。
这和历史上的朱允炆做皇帝大相径庭,张平安不敢保证朱家的后代还能不能稳固住大明江山。
如果大明江山被推翻了,那张家这个大明第一勋贵,只怕是会首当其冲。
所以,张平安提出了铁路的规划来稳固大明江山。
大明稳了,张家这个大明“鹰犬”才能安安稳稳的繁衍后代。
而且,张平安对朱元璋所说的利于大明统治只是其一。
当交通便利起来的时候,所带动的连锁反应是极其庞大的。
交通便利,有利于地方与外界的物质与人员输入与输出,扩大交流,聚集地方人气,增加城市名气,人口增长,进而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各个产业部门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这是民生。
想致富,先修路就是这个道理。
同样,交通便利能让整个大明王朝形成一个铁桶,遇到外敌入侵的时候,如果有必要,大明王朝甚至能在短短几天内汇集举国之力前来抗敌。
这是军事。
甚至诸如交通便利后,大明土地上各个民族的融合,通婚,等等都有极大的促进。
这是民族融合。
最关键的是,把主要的精力拿来发展交通,以张平安目前的条件是可以达成的。
蒸汽机的出现,让这一切都有了可能。
……
三月十日。
大明的首领班子都撤出大都,返回应天了。
北上抗元,因为张平安的一场大胜,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而朱元璋采用了张平安所提出的短时间内不打上都的战略,这些人自然也就回应天了。
毕竟,大明的都城还在应天,在场绝大部分人的根基也都在应天。
大都只留下了徐达率领的二十万大军镇守。
用徐达的话来说就是:回去也没啥意思,不如守着大都,看看有没有仗打。
让朱元璋同样着急返回应天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想去看看张平安口中的那个蒸汽机。
虽然张平安把蒸汽机吹嘘得神乎其神,但朱元璋还是想亲眼见一见。
……
三月底。
大军赶回了应天。
短暂的朝会后,朱元璋便跟着张平安、常遇春、李善长等一众大明的一线权贵,朝着禹游书院的方向而去。
想要实现大明铁路化,离不开这些人的支持。
应张平安的要求,几人都换上了常服,随身也只带了十几个亲卫,扮作侍从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