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张平安封公(1 / 2)
第246章 张平安封公
天下大震!
蒙古军队撤出大都外围,意味着大明帝国的军队可以直接从大都奔赴元上都,兵临城下。
把蒙古人赶出草原指日可待!
但这时候,张平安却撤兵回大都了。
……
“陛下,不止微臣撤兵,甚至依微臣看来,短时间内都不宜与上都开战。”
大明殿中,张平安抱拳复命。
“大明刚立,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上都城地利,要想攻打必然不是短时间内能打下来的,长此围攻,劳民伤财!”
虽然在大都外击退了王保保的军队,但张平安并没有自大到能直取元上都。
这次击退王保保,纯属是因为张平安有着后世的游击战作为参考,再加上了这个年代徐达的战阵。
可以说王保保是败在了古今联手之下。
但事后王保保肯定也能反应过来,这样的计谋也就只能生效这么一次。
再加上大明王朝的军队并不是没有打到元上都过,可是面对上都居高临下的地势,足足五十万大军依旧无功而返。
多上一个张平安,应该也不会有多大变化。
历史上的朱元璋便是因为跟蒙古人在上都耗了三年,在洪武三年才把蒙古人赶回漠北。
而也因为前期的硬耗,导致大明王朝底蕴不足,等到彻底平定北元的时候,已经到了洪武二十一年,如果算上元朝投降的那批人反叛大明,甚至直到洪武二十五年,元朝的隐患才算彻底消除。
足足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的征战,打的都是钱!
这些钱从哪里来?
自然是天下黎民百姓。
虽说每个朝代兴起和衰落的时候,都是天下百姓最辛苦的时候,但细数华夏史上的历朝历代,绝对没有几个朝代能比得上大明王朝成立之初时候,天下百姓的艰辛。
也因为这些年的消耗,大明王朝战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萧条现象,使得朱元璋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恢复手段。
其中就包括重农抑商,关闭海关等等……
而如今,张平安自然不想这种事情再度发生。
“不打上都?”
朱元璋微微皱眉,在朱元璋看来,北元王庭亡我之心不死,如今大明打了这么一场胜仗,更应该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把元人赶出漠北。
可张平安却选择在这时候休养生息?
朱元璋暗暗思考着这其中的利弊。
不说两人的私情和张平安这些年在大方向上的判断从未失误过的经历,就单说张平安如今作为大明左丞,张平安提出的议案也会被朱元璋细细斟酌。
“不是不打,而是短时间内不打。”
张平安抱拳回应。
“元人不除,如虎狼在侧,我大明江山一日不得安稳!”
“但当今首要任务是尽快安抚民心,大力发展国内经济,此时天下百姓还能凭着把蒙古人赶出中原的一腔热情无私奉献,可上都地险,久攻不下,若是时日久了,民心终将溃散!”
“我大明王朝多年来积攒的民心一失,就算攻下大都也是得不偿失!”
“此时已经把元人赶回大都,刚好可以借大胜之势,安顿民生,天下百姓归心,不愁不能再将元人赶回漠北!”
朱元璋略微沉吟一会儿,这才缓缓点头。
“左相说的在理……”
见到朱元璋点头,张平安算是松了一口气。
大明初立,朱元璋还能听得进臣子们的建议,等到大明政权稳固后,再想谏言就难了。
还好,那时候自己也打算退休了。
朱元璋首肯,张平安又挟着大胜之势,自然也没哪个不开眼的反对。
就连胡惟庸也不例外。
毕竟要是这时候胡惟庸跳出来非得打上都,张平安直接一句你行你上,那就完犊子了。
“张谏之听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