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胡惟庸献计(下)(1 / 2)
第127章 胡惟庸献计(下)
“既然这批人是被强征入伍的,那么必然许久没有回过家,对家中父老甚是想念!”
“我军接收这批俘虏后,只需下令说元帅你感念众人疾苦,特意放归这批俘虏,让这批俘虏愿意留下的留下,不愿意留下的也可回乡和亲人团聚,当然,为防意外,还是要将武器收归回来!”
“届时,这些人必然欣喜若狂,返乡探亲。”
胡惟庸自信地说道。
只是这时候朱元璋却是皱起了眉头道:“难不成我们再在半路截获这些人?那岂不是更容易引起哗变?”
“不不不,只要放任他们离去就好,他们自会回来的!”胡惟庸侃侃而谈。
朱元璋虽然一头雾水,但张平安此时彻底懂了!
这群放归回去的俘虏,就算是回去了能干啥?如今这世道,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想安安稳稳种田都做不到!
只怕种几天地,又得被元朝廷强征了去,到时候还不是得参军!
与其跟着元朝廷上战场,倒不如投奔在朱元璋的麾下,毕竟朱元璋这放归俘虏的行为,势必会收获这一大批俘虏的民心!
反正都是要打仗,跟着谁不是跟?与其跟着元朝廷,倒不如跟着一个懂得体恤下属的将领!
想到这里,张平安深深地看了一眼胡惟庸。
难怪这小子后来能混得风生水起,胡惟庸对人性的把控简直到了极致!
就这一件事而论,可以说做得滴水不漏,不光清除了俘虏军中的隐患,甚至借着这一波操作,朱元璋麾下势力不光不会减少,可能还得壮大几分!
毕竟一万个人就是一万张嘴,到时候这消息借助这一万张嘴传播开来,只有人想参军,第一时间就会想到那个体恤下属的朱元璋!
而且就算这些降俘中真有人死衷于元朝廷,借此机会逃走,但刀甲卸去也成不了事,顶多就是给元朝廷多点人口罢了,而且还是极少数,和己方的收获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胡惟庸这个法子,直接将一场隐患转化成了机遇,甚至隐隐有了几分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
张平安思考的这一会儿功夫,朱元璋显然也想通了这一点,当即脸色大喜,连着对着胡惟庸夸了好几声“好”,随后才开口道:“既如此,我便代平安哥答应你入伍了!”
胡惟庸连忙倒头拜谢,随后又冲着张平安磕了几个头,满脸欣喜。
见状,张平安也知道胡惟庸参军一事不可避免了,当即暗叹了一口气看向胡惟庸。
“胡惟庸,你记住了,虽说你曾在我手下做事,但如今你通过的乃是元帅的考验,发你军饷的也是元帅,你便只需效忠于元帅即可,你我二人今后便属同僚,无需再像今日一般行礼。”
张平安说完又犹豫了一下,带着几分莫名的意味说道:“以后若是真出了事,也切记,万莫说出我的名字。”
这话一说完,张平安竟然隐隐感受到了几分菩提老祖送别孙悟空时候的心境……
胡惟庸虽然不解,但也郑重地点下了头。
……
不多时,徐达便领兵回城了,果然,降俘足有一万三千人。
当即,朱元璋就按胡惟庸的计策,当众宣布,放这些降俘还乡,只需将兵甲卸去,就可回归故里。
随后,朱元璋便将城门大开,任由这些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