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赤子心(2 / 2)
据她所知,寿王在衡阳十分低调,也是知道自己身份微妙,从来都谨慎小心。
秦轼之哼了一声,“你可知他干的什么事儿?郡主前脚请旨,他后脚便跑去人家府上。听说金银一箱一箱地往里送,这是明摆着要挖无咎的墙角。”
愣了一下之后,卫湘君笑了出来。
她早看出来,寿王对福慧郡主仰慕已久。
不过这位也算君子,发乎情,止乎礼。
这样看来,寿王倒有几分赤子之心,应该是不想错过机会。
话说,不珍惜的是岳无咎,福慧郡主若注定要再嫁,寿王这样老实听话的,未必不是上上之选,至少比那个平王好千万倍。
“嫁鸡随鸡,你这心果然偏到梁国那头了。”
秦轼之瞧卫湘君这笑,十分不顺眼。
卫湘君怼了一句,“岳将军但凡知道对自个儿娘子好一些,别把怜惜给了不值得的人,也不会有今日的结果。”
秦轼之反倒乐了,“听说卫大姑娘又立了大功?”
“不敢当。”
卫湘君昂了昂头,“也就帮岳将军逃过一劫。”
秦轼之一抱拳,“关于这事,我本就想当面一谢!”
卫湘君受宠若惊,他们何德何能,让秦轼之特意跑这一趟。
“既是谢过,秦公子赶紧回去吧!”
秦轼之忽地嚷起来,“哪能回啊!我昨儿刚进武胜关,今日又要跑一趟蓟北。这是连口气都不让我喘。”
“这么着急?”
“我是去送姓徐的见国主?”
卫湘君顿时怔住。
徐启好端端的,又要被带回去做什么?
秦轼之瞧瞧她,扑哧笑道:“不是你家那小道士。”
卫湘君心总算放回肚子里,这才发现,不知不觉间已然到家。
有人站在窝棚门口,就是刚才老者身边的随从。
秦轼之瞧了瞧那人,忽地叮嘱一句,“回头进去,说话小心一些!”
卫湘君不明所以,正要问时,窝棚里闪过一个人影。
“他早回来了,也不跟我招呼一声。”
卫湘君抱怨一句,随口道:“秦公子进来换衣裳,一会我瞧过病人,做些吃食……”
秦轼之却扯住卫湘君的袖子,神情严肃地道:“里头那位是……徐国公。”
卫湘君以为自己听错了。
徐国公……
蓟北国主一听到这名字,便会咬牙切齿。
他居然来了蓟北?
见卫湘君一脸震惊,秦轼之抬了抬眉心,“那位亲自过来求和,我奉国主之命亲自迎接,顺道过来看看那孙子!”
秦轼之话中多少有些骂人的意思,卫湘君却没在意,她正听着里头的争执。
“国公想多了,我这小日子过得舒坦,比当小道士可惬意多了!”
“这话到底何意?你忘了我徐氏子孙该有的品行了?”
秦轼之凑近卫湘君,“听说徐国公提出的条件之一,是要带徐启回梁国,国主还答应考虑了。你自己打好主意,若跟着走了,咱们保不齐日后要当仇敌。”
卫湘君没有半点犹豫,“他不会回去的。我更不会。徐启若想走,当初就不会回来。”
“杵在那儿干什么?还不进来!”
徐启走到了窝棚外,冲卫湘君喊了一声。
窝棚里面,不用徐启介绍,卫湘君上前,恭恭敬敬地俯身,“见过国公!”
“知道老夫是谁了?”
坐在桌边的徐国公捋着胡须,看向卫湘君。
卫湘君乖巧地点了点头。
这会儿她表现得贤良淑德一些,也是给徐启面子。
话说,卫湘君总算知道徐启胆子为何这么大,可不就是血脉传承。
有些事情,也是玄妙。
徐启前些日子还在担心,他这位祖父命不久矣。转眼人就到了跟前。
不得不教人佩服,徐国公不同凡人,拖着病体,秘密前来蓟和谈,这是真不怕客死异乡,一把老骨头丢在外头。
徐国公打量卫湘君片刻,刚要开口,卫湘君已道:“方才湘君便说,要替您瞧病,可否让我为国公把脉?”
沉吟片刻,徐国公嗯了一声。
坐在徐启搬来的凳子上,卫湘君微垂着头,却能感觉到,一道目光直射到她头顶。
“国公瞧她做什么?”
徐启先不满了。
徐国公哼了哼,“到边上去,再想想我方才的话!”
“夫君,来了长辈,连杯水都不请人喝吗?”
卫湘君松开手,看向徐国公身后的徐启。
徐启“哦”了一声,拿起桌上茶壶,也不管茶水冰凉,倒了一杯。
徐国公接过茶,一饮而尽,又瞧向卫湘君,“听说五郎的父亲死在你家医馆?”
“我爹那叫无药可医,关她什么事?”
徐启又不满了。
“湘君才疏学浅,当时唯一能做的,只有让公公与夫君见了最后一面,安然离去。”
徐国公眼中的怅然一闪而过。
“你就说说,咱们国公爷还能活多久?”
徐启有点成心找他祖父不痛快。
卫湘君斜了他一眼,“我又不是巫医,不能断人生死。国公想来消渴之症已成痼疾,舌上赤裂,肾脉衰弱,又生了疮疡,本就不大好,这一回鞍马劳顿,确实雪上加霜。”
徐启的脸顿时绷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