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小将军收复小狼崽(2 / 2)
“姑娘,你在说什么呀!”话毕,就得到了董招娣一拳,捂着胸口委屈地望着招娣!
“还记得我们进燕北时如何让野狼帮我们的吗?”西周不语点头示意。
“眼下大雪封山半月有余,野狼们定是饿极了,拿上点肉,我们去会会。”
董方羽不解阻拦西山的去向,“西山兄弟,姑娘这是什么意思呀”
西山摸着头解释道:“我也不知道,只知道上次姑娘拿着碎肉引出狼王,又将狼崽偷抱入西周军营,引得众野狼袭击西周兵,想必眼下就用此法打中瀛部。”
说到此处,刚才还疑惑不解的西山瞬间恍然大悟,跟着董招娣的脚步悄悄出城。
留在原地的董方羽也是满脸兴奋,“这么刺激,怎么缺了老子呢。”
森林深处只有黑色一片,董招娣三人不敢点火,佝偻着身子往山上走去,走了许久,走在最前方的招娣低声说道:“此处有野狼的粪便,野狼就在附近了,你们谁去引出狼王!”
西山附和道:“姑娘,我去,我上次试过,这次一定行!”董方羽听到西山自告奋勇,瞬间松了口气,不停颤抖的身子也放松了不少,黑夜中自然没有人注意到他如此窘态。
“那你小心,引出野狼后还是像上次一般吹口哨示意,我偷到狼崽后在山下汇合。”
一炷香的功夫,西山和董方羽已经到了山下,“方羽哥,今天下这么大的雪,天气这么冷,你怎么满脸汗珠呢!”
董董方羽尴尬地笑着不语,内心祈祷着有人可以救他,躲过他不想回答的询问,祈祷完毕就看见招娣抱着狼崽下山,他们将狼崽放入中瀛军营后,便在十里外等待天亮!
“董家军听令!天已亮!该我们捕食了!”董招娣高坐马背上,银色盔甲衬得她肤如凝脂,策马奔驰的招娣如山间的头狼一般,英姿飒爽,气冲霄汉,比山间银装素裹的雪景还要惊艳上几分!
中瀛部经历昨晚野狼的浩劫,损失惨重,众将士接连半月的浩劫,早已累得精疲力尽,面对董家军的突袭,不战而败!
“世子,你是中瀛部的希望,我们护你杀出重围!”
董招娣高坐马背上,俯视着中瀛残军,挥手示意让董家军众人退后,骑马走向中瀛世子面前,“或许你磕头向我认错,我可以放了你和这些残兵!”
“士可杀不可辱,我宁愿死也绝不磕头!”
“昨日你在城头羞辱我的气势哪里去了,今日被我这女子所擒,难道就不觉得羞耻了吗?”
“本世子只是被天所累,否则就不会败!”
董招娣不禁大笑,锊着马儿的后背,漫不经心地开口:“可笑至极,你不以为昨夜狼袭是天意所谓吧,你不会以为我们董家军被你困在城内足足半月,从不反击是怕了你们吧!”
“这……难道都是你的计划!”世子不敢置信的看着眼前的女子。
“看来你还不是蠢到无药可医,好吧!看在你聪明的份上我便放了你。”招娣示意董家军放人,虽众人不解可却不敢反驳招娣。
中瀛部众人面前有一条生路却不敢上前,世子走五步便回头望着招娣,看董家军是真的放人,而不是戏弄他,疑惑着问招娣,“你叫什么名字?我卓海玄中这辈子从未真真的佩服过谁!你是第一人!”
“我叫董招娣,记住这个名字,我会成为你们左渤十三城最恐怖的存在!”
中瀛残军走远后,董方羽上前询问,“姑娘怎么不赶尽杀绝,永除祸患!”
招娣下马随着董家军众人清理战场,“中瀛部这几年在左渤声势极高,若杀了唯一的继承人,反而给了左渤一致对外的理由,对我们反倒不利,不如高高举起,轻轻放过,起到震慑的作用即可!”
西山听完激动地跃起,“我家姑娘也太厉害了吧,不但武功无人能及,这智谋怕是孔明来了都要称第二了,此战之后姑娘的名字怕是也要扬名四起喽,我看谁敢轻视我们家姑娘!”
董招娣虽不在意名声,可她眼下确实需要有威震天下之名,来除去她多年前董家蠢货之名,所以一方面放了中瀛部确实为了让左渤知道,除了董怀仁,燕北又出现一号人物,坐镇燕北,护燕北众人安危,让周围的豺狼不敢轻易啃噬,让燕都皇帝不敢轻易折断大燕的羽翼,另一方就如对董方羽所说不愿意给左渤一个团结的机会。
三人说话之际就听见,“这有野狼!”众人瞬间戒备,招娣向前查看,只见一只毛色纯黑的母狼,身上满身伤痕,趴在雪地里,轻微着喘着气,招娣见此,“不必惊慌,它已受重伤,不会伤害我们!”
西山指着母狼的肚子,“姑娘,它像是怀着孕,你瞧它的肚子都大呀!”
招娣看清西山所指后,便拿起挽刀向母狼走去,母狼开始还呲着牙恐吓,招娣走到母狼面前,轻抚后背,“你失血太多,我救不了你,我只能救下你的孩子,若你愿意我便剖开你的肚子,救出你的孩子,若你不愿,我便离去!”
母狼好像听懂了招娣所说,眼角像是滑出一滴泪来,不再反抗,许久过后,母狼看着招娣怀中六只小狼崽,便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招娣回军营后兴奋地去找祖父董怀仁,告诉爷爷,自己是如何如何偷狼崽,如何将狼崽放入中瀛部,又如何收拾中瀛部世子,叽叽喳喳地很是高兴,还向祖父董怀仁展示了自己接生的六只小狼崽,那份高兴让董怀仁接连吃了四碗大米饭,可安静下来后,独处的董怀仁便想起了军医的医嘱。
“元帅,三脉虽不绝,而动力突出、骇急硬躁者亦危,月内必死。”
军医话毕,跪着哭泣,董大元帅三十载,乃豪杰,定燕都,守燕北,无败仗,对上忠君,对下仁德,大燕享太平三十载,全靠董怀仁一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