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半路设立一个农庄(2 / 2)
不只是这一大片荒地,需要用到翻转犁跟旋耕机,就是那些耕地,同样也需要,最起码这样节省了时间与人力成本……虽说这个时代人力成本很低!
木征手底下的人,看着拖拉机的眼神火热的吓人。
这帮家伙,现在的脑海里,都是李玮开着拖拉机的身影,简直是太帅了,男儿当如是啊!
已经变成了一个土人的李玮,除了一双眼睛以外,整个人就一沙土聚集起来的!
齐昌他们几个赶紧过来,不停的给李玮拍打身上的尘土,这家伙,直接导致了周围尘土飞扬。
把拖拉机直接扔在这里,李玮这才继续追击!
“郎君,那个拖拉机神兽,就那么留在那里里?半夜跑了可了不得!”
“对对付,郎君,要不,咱们几个回去守着吧!”
“那可是神兽,那群农户哪里能够镇得住,只有郎君这般神人才可以降服它!”
一群军官七嘴八舌的说着,都是恨不得赶紧回去,那可是“神兽”啊!
“什么神兽不神兽的!那就是一台机器,是器械,跟弓箭一样,都是匠人们打造出来的,就是为了种地,这才专门打造的它!”
李玮可不会玩愚民政策那一套,他感觉愚民政策,就是自己挖坑埋自己,他怎么可能会学:
“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神,这个谁也不知道,因为大家都没有见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就连孔圣人他老人家,都说过敬鬼神而远之这样的话!
所以,以后碰到装神弄鬼的,不用跟他客气,直接过去一刀剁了就是!”
“这个……”
“三清只需泥土身,佛祖却要黄金镀!
乱世佛门不问世,老道背剑救苍生!
盛世佛门临香客,道门归隐山林间!”
李玮对于什么神神鬼鬼的,最是反感,特别是五州之地这里,寺庙不仅有铺子跟田产,还不纳税。
这段时间里,李玮一直很忙,根本就没有顾得上这些。
今天正好引出来这个话题,李玮就不会再去袖手旁观:
“天天求佛拜佛的,那么有没有人告诉我什么叫做佛?佛是什么?”
军官们都没有吭声,倒是木征手底下的这些人,一群吐蕃骑兵低头合十:
“观音菩萨保佑!”
“看看!这就是那群和尚的本事,什么都不懂,就知道求保佑!”
李玮一瞪眼,一人一脚的把士兵们给踹了出去,他这才看着那群军官:
“我所理解的佛,是自觉,是觉他,是觉行圆满,这叫做佛!
自觉,就是自悟!每个人都自悟了,所谓证的菩提,就悟了!
觉他,就是渡一切众生,用自己去教化别人,教化百姓!
觉行圆满,更简单,就是功德!
可这些咱们中原汉家早就有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这一句话,就解释了什么是佛,多简单!
那么多的佛经,教人如何去修行,可这些,《大学》里解释的更详细: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各位,不知道我理解的可对?”
“这个……”
一群军官们根本就不敢接话,这个搞不好可是会死人的。
木征看着那些军官,无奈的叹了口气,一群没有眼力见的,阳光大道都铺到脚下了都不走,非得去走独木桥:
“郎君说的极是,让某有醍醐灌顶之感,某自幼读书,那些疑惑一直困扰着某到如今,想不到今天茅塞顿开,谢郎君解惑!”
“听说,于阗那边,那些狂热的天方教徒不但屠戮僧侣,还拆毁了寺庙!”
李玮对着木征点点头,然后继续说着于阗那边的情况:
“那些天方教徒来自于喀喇汗国,以及更远的极西之地!
佛法来自于天竺,以前,天竺那里遍地佛国;
可是到了如今,佛法在天竺已经销声匿迹,只有咱们汉民还在信仰佛法;
那些异族出身的菩萨们大能们,也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一群妖言惑众,欺软怕硬之辈,某听说,当年于阗那边的很多僧侣,携带着一大车一大车的财货逃到了敦煌!”
齐昌现在,完全就是意气风发之时。
他才不在乎其他的呢,他自幼接触儒家典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对那些僧侣没有一丝好感:
“僧侣不事生产,不纳税,不服徭役,寺庙田产店铺众多,依附于寺庙的农户同样不用缴纳赋税!
《诗经》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样的僧侣,这样的寺庙,留之何意?要之何用?”
李玮满意的点点头,他对于僧侣寺庙的态度根本就不加掩饰:
“齐昌,不要冲动,百姓信佛还是信道,那是他们的自家的事情,不过寺庙跟僧侣,赋税该缴纳多少,是一个都不能少的!”
齐昌对着李玮叉手一礼,满脸的羞愧:
“郎君教导的是,是某肤浅了!”
这个臭不要脸的齐昌!
“郎君所言极是,某惭愧啊,竟然浑浑噩噩这么多年,幸得郎君提点,让某即时醒悟!”
“郎君学问高深,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古人诚不欺我!”
…………
一群军官后悔的肠子都青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竟然没有抓住,又让齐昌拨了头筹!
只有他们这些人里面,原先的那些,依然有些懵懵懂懂的。
很多事情,是需要时间来进行验证的。
再次去了一个小山坡,李玮直接闪身消失,瞬间回到了现代社会。
一身的衣服全部都换了下来,之后好好的洗了一个热水澡,把那些衣服直接塞进了洗衣机里。
已经饿的不行的李玮,换了一身干净衣服,这才又回了大宋那边。
再次出现的时候,一群人都是习惯了李玮的这些匪夷所思的行为。
“咱们大西北的羊肉,怎么吃都吃不够,中原可没有这么好吃的羊肉!”
“郎君,听说中原人人穿丝绸,顿顿吃羊肉,可是真的?”
“哪里都有穷苦人,而且,中原的穷苦人比大西北多的多,他们连填饱肚子都难,吃哪门子的羊肉!”
李玮对于中原王朝那边,了解的比其他人更多:
“中原地区是出产丝绸,可老百姓哪里穿得起丝绸!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才是中原地区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