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进河州(2 / 2)
木征没有办法,只能跟着率领大军,向着洮州方向靠近。
就是因为这个举动,才让洮州的李玮,如同被踩了尾巴一样,直接就开始疯狂反扑。
一身漆黑甲胄的李玮,看着眼前这种简易的军营,一边往步枪的弹仓里压子弹,一边在观察着有些杂乱的大营:
“去通知白明虎,让他带着主力前出,木征不着急,那咱们就逼着他着急。”
通信兵调转马头,直接向着后面的主力部队而去。
李玮不但要河州,他还要整个大西北。
河湟地区,正是中西交通之“古吐谷浑路”的必经之地,有名的宋云西行,就是途经此地而去天竺的。
公元四、五世纪时,这条商路曾经十分繁荣,后来由于战争的影响而渐趋衰落。
西贼占据河西走廊后,对于这条具有国际意义的中西商道,大加破坏。
他们在途中剽劫贡商,扣留旅人,对商人征收苛税,妄图扼断西域各国同宋王朝的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唃厮啰担负起恢复和保护中西商路的重任,将从西域经河湟入中原的“古吐谷浑路”重新开辟。
并在,在青唐、邈川、临谷等城设立国际贸易市场,还派兵护送各国商队直至宋边境。
这样,被西贼扼断的中西陆路交通,在唃厮啰统治的河湟地区,又变得畅通无阻了。
西域各国的贡使、商人不远万里,绕道河湟,直趋大宋都城——汴京。
域外的财货源源进入中原,中原文化也不断输入域外。
在这中西经济文化不断交流的过程中,青唐成了国际城市。
据说,此时的城内胡商簇拥,宝货山积,城东定居的各国商人,就有数百家之多。
所以,对于此时的青唐吐蕃,李玮无论如何,都要去征服。
眼前的木征,就是第一个要被李玮开刀的唃厮啰家族之人。
白明虎带着安西军主力,很快就来到木征大营外面,让大营之中的吐蕃人,都是有些畏惧。
李玮不只是灭杀西贼游骑,更是攻破洮州,灭了玛尔晋部。
这个时代信息传递慢,但是谣言却是可以漫天飞舞。
河州的那些吐蕃人,传什么的都有,反正,李玮已经彻底被河州吐蕃人给妖魔化了。
“郎君,咱们现在进攻?”
哪怕离得很近,可白明虎依然举起望远镜,在那里骚包的观察着吐蕃人的大营:
“看样子,吐蕃人士气全无,这个时候,咱们更应该做的,其实是谈判。
郎君,某去跟木征说说话,咱们也可以支持他做赞普。”
赞普家族的人,跟中原王朝的那些皇家宗室没什么区别,争权夺利才是他们的天性。
不管是瞎毡,还是木征,肯定都有一个赞普梦。
自吐蕃王朝赞普达磨被弑,建国二百数十年的吐蕃王朝解体。
后经贵族、边将混战和奴隶平民大起义,王朝在各地的统治机器被彻底摧毁。
因此,到9世纪晚期至11世纪,无论在吐蕃本部(今西藏),还是在河陇地区,吐蕃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封建农奴制的因素不断增长,奴隶制逐渐为封建农奴制所代替。
政治上,则是出现了一些僧俗首领,割据一方,变成地方势力集团。
此时此刻的木征,自己占领着整个河州,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唃厮啰从正式掌权,到了如今,执政二十多年之久。
在他统治的这些年中,河湟地区部落繁衍、牲畜滋息,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不论农业、畜牧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据一位吐蕃酋长的透露,象青唐、邈川这样的城市,它的粮食储存量均可供一万士兵十年之食。
牛、羊、马的产量也很高,从大宋对吐蕃的马贸易量就可知道。
最多的时候,在吐蕃地区,一年之内,要向大宋输送将近四万匹马。
由于经济的发达,这一地区的人民也富裕起来,家资二、三十万贯的蕃户不为罕见。
青唐城,更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宝城,城内殿宇嵯峨,梵宫林立;金冶佛像,金碧辉煌。
青唐宝货不赀,人们将真珠、翡翠、金玉、犀象都用柜子装起来埋在土中。
这一切都说明,在唃厮啰的统治下,河湟地区的吐蕃权贵,过着安定的生活。
对于青唐城的渴望,可以说,已经渗透进了木征的骨子里。
白明虎觉得,自己可以去劝说一番,让木征投靠安西军。
赵良可管不了那么多,他对于河州早就有些等不及了:
“郎君,咱们安西军要河州,管他唃厮啰同意不同意的。
他如果识时务,那就饶他一命,把他们一家送到汴梁去。
若是不识时务,那就怪不得咱们,安西军的战刀出鞘必饮血!”
安西军的主体,就是部族骑兵。
彪悍的部族骑兵,再加上精良的武器装备,以及李玮这个更加彪悍的家主,让刚刚成立的安西军,从骨子里带着强硬。
李玮手里提着步枪,他又不是怕事儿的人:
“去叫阵,让木征那小子出来,我跟他谈谈!”
“郎君……”
白明虎本来还打算自己去的,可看着李玮那不容拒绝的样子,只能无奈的点头:
“郎君,一切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