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渭水之上(2 / 2)
不过随即,李玮又释然了。
老刘不只是革新派的领头人,更是站在大宋最顶层的一批人。
他们这个级别的人,对于目前大宋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心里是最清楚的一批人。
哪怕是那些守旧派的人,心里同样非常的清楚。
但是清楚归清楚,立场,大家依然不会有任何改变。
在学问的问题上,在这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李玮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发言权。
朝堂之上的那些重臣们,随便拉出来一个,都可以轻松的碾压李玮。
李玮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优势就是信息,以及自己身上的系统。
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李玮见识到的这些人,哪一个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老狐狸。
跟这些人玩心眼,最后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沉思之中的李玮,突然起竿,一条两斤多钟的大鲤鱼,就这么被他给提了上来:
“刘公,咱们今天有口福了,待会儿,我亲自下厨,好好做一道红烧鲤鱼。”
一路同行,刘沆倒是知道,李玮做饭是一把好手。
听到李玮要亲自下厨,刘沆自然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那感情好,别的不说,公炤你的厨艺倒是一绝,今天,老夫有口福了,对了,酒可不能少。”
把鱼放入旁边的木桶之中,李玮再次抛竿:
“这渭水里的鱼够肥的,刘公,今天,好好看一下我的技术,我再多钓几条大鱼给你看看。”
钓鱼人就是这样,对于自己的技术无比的自信。
刘沆早已没有心思去看书,就在李玮不远处坐着:
“把老夫的钓竿取来,钓鱼,老夫还没怕过谁!”
刘家的老仆,很快就将刘沆的钓竿给拿了过来。
老刘也不跟李玮客气,从李玮这里取了鱼饵,在旁边下钩:
“这渭水虽浊,却能肥鱼,公炤可知起缘由?”
李玮顿时感觉牙花子疼,这老家伙抓住机会就敲打自己:
“刘公,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小子还是知道的。”
戴着草帽的刘沆,此时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小老头。
他看着眼前有些浑浊的河水,那双眼睛却是依然明亮:
“之前在汴梁之时,老夫就已经跟你说过,老夫不是范文正。
所以,老夫不会非黑即白,那样不足以成事,只会凄惨收场。”
可您老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您老的革新,依然失败了,还被那些对手直接排挤出了汴梁。
李玮不想参合进入,他现在的身份是皇亲国戚,根本就没有那个必要,去参合刘沆他们的事情。
这个大宋哪怕是病入膏肓,也跟他李玮没有什么关系。
看看人家富弼与韩琦,还有欧阳修,都是识时务为俊杰的典范。
见李玮在那里装傻充愣,根本就不接自己的话,刘沆话锋一转:
“当日在汴梁,公主府的豪奴,赶着一大批骏马招摇过市,有人曾经评价过公炤:
说公炤善作水墨竹石,画大抵生于飞白,故不事丹青,而率于水墨;
平日寓兴则写,兴阑辄弃去,不欲人闻知。”
我去!
这是谁?这么了解那个被雷劈死的倒霉鬼?
难不成,刘沆也认识与那个倒霉鬼相熟的人?
事情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又提那个倒霉鬼干毛线:
“我倒是有些好奇了,这话到底是谁说的?这种人,我怎么没有印象呢?”
刘沆瞥了一眼李玮,声音还是那么的平静淡然:
“欧阳永叔!”
欧阳修?
哥们儿跟他真的不熟啊!
不但不熟,两个人还从来都没有见过面呢。
显然,刘沆的话,让李玮产生了很大的误会。
当日,欧阳修对于李玮的评价,除了刚才那句话,其他的,都是负面的。
不但如此,欧阳修还上奏,狠狠的弹劾了李玮。
只是,对于这些,刘沆根本就没有打算说出来罢了。
按照刘沆对李玮的了解,一旦李玮知道了欧阳修背后捅他刀子。
等以后回到汴梁之后,李玮就敢去套欧阳修的麻袋。
就欧阳修那个身板,可禁不住李玮的闷棍。
鱼竿上传来的拉力,让李玮没时间再去想其他的。
他再次提竿,一条跟之前差不多大的大鲤鱼上钩:
“刘公,真没想到啊,这渭水之中,竟然还盛产鲤鱼!”
看到自己的鱼竿毫无动静,刘沆在一旁幽幽开口:
“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
‘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鯶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
由此可见,李唐何其霸道愚昧,哪里能有我大宋这般清明!”
李玮差点没被口水给呛死。
个臭不要脸的老刘!
你个老家伙睁眼说瞎话呢,大唐的辉煌,大宋拍马不及。
煌煌大唐,光耀万邦,流芳千载!
还大宋,大宋……不说也罢,丢人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