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定御史台(2 / 2)
掌书,其实就是尚书。当然,也不是什么兵部尚书、户部尚书这些,尚书演化成外朝尚书要经过数百年的时间。现在的掌书,其实就是熊槐的秘书,与御史中丞一样,是王宫之内的官。
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人选基本选定,接下来是侍御史,因为楚国现在国府部门不多,熊槐便只计划设置三名侍御史。他们负责检察朝堂百官,如果朝官的高级官员犯法,由侍御史报告御史大夫然后上报给国君,低级官员可以直接弹劾,或者会集体弹劾。
监察御史,即巡查使,负责监察地方。政事堂经过数日的讨论,制定了监察御史的职责。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蠹害;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凡战伐大克获,则数俘馘、审功赏,然后奏之。
另外还有主簿一名,掌印,受事发辰,核台务,主公廨及户奴婢之职。
如此,御史台的架子便算是搭起来了。至于侍御史以及监察御史的人选,熊槐就不关心了,政事堂会协助景华甄选。
七月初的大朝会上,熊槐正式宣布了设置御史台的提议,并让朝臣们建言。因为之前就有风声传出来要设置御史台,是以今日朝臣们也早有心里准备,而且纵有不满也不敢反对。
于是,御史台算是正式成立了,景华与郑康也正式走马上任。
屈原任尚书一事并无太多人关注。熊槐原本有一名尚书,如今又多了屈原。在熊槐的计划中,待屈原历练几年,尚书台也就可以设立了。
郑康可谓志得意满。
几年时间,郑家从一介商贾之家,一跃成为宦官之家,而且身居左尹高位,前来道贺之人简直要踏破门槛。
老朋友杜赫第一时间登门拜访。杜赫如今是中大夫爵,丹阳之战后出使秦国归来后因为一场大病,休养了大半年,如今身子骨也好利索了,熊槐将楚国迎来送往的工作交给了他,并让年轻的苏秦做其副手。
范息刚好在郢都采购楚纸,闻讯也前来祝贺。他带来消息说,楚军攻下延陵后暂时没有了进一步的动作,越王那边也已经敦促文阙、文远尽快出兵夺回延陵。越王让他问一下,楚军下一步是什么谋划。
郑康暗道不消说自己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不能告诉你啊!但是范息携重礼而来,他也不好当面拒绝,只好说自己尚不知情,等明日面见大王时再问清楚。
就职左尹之后,郑康便将家族生意完全交给了两个儿子。
当初让他在工尹昭鱼手底下做事的时候,熊槐就告诫过他,郑氏行商没有问题,但是国事、家事一定要拎清楚。那时候他还要为负责楚纸与书籍的售卖,是以没有完全放下生意。
但是现在不同了,他已经是左尹,位高权重。所以,不用熊槐再强调一遍,他便尽快放下了家族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