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生活感悟·落荒而逃(1 / 1)
宜春生活感悟·落荒而逃
易中生
这些年,退休人员在原工作地生活的为数不多,都或被动或主动离开到子女生活工作的城市。所谓被动,就是子女要求去帮忙料理家务,所谓主动,就是有的想换个环境生活,毕竟祖祖辈辈在这里或者自己在这一个地方生活工作几十年,就是最好也有厌倦的一天。比如这温汤镇,就是一个山区小村庄,而现在几乎可以称作小上海了,不说别的,言语交流,地方话很难行得通,当然普通话是没问题的,而在公共场合听到的是“阿拉”这样的上海话。按说上海怎么都比这小村庄要方便,除下这里因为有温泉外,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呢?
我觉得有的人也许出于无奈。人生活在一定环境中,总要和各种人打交道,自然喜欢的不喜欢的都有,人生要有老友,这是不错的,但还有不喜欢的天天在眼前晃来晃去,尽管可以不理就行,但早前是因为工作没有办法,现在一身轻了,眼不见为净不是更好吗?
再说在原工作地没有多少牵挂,特别是普通人员,不能为子女谋得一个合适的职位,像早些年,这些合适的职位早就明的或暗的被有能耐的官员替子女谋去了,普通人很难分得一杯羹,就是谋得一个位子,可能到终老也还是一个扫地倒水的。所以你留不下来,也不愿留在这里,说落荒而逃也不算言重了。
从实际情况看,有张文凭在内地谋事的实在不多,也就是这些有文凭的大多在外面谋生,父母也随着前往是常态了。而还在地方的退休人员,有很大比例就是原来的干部即现在年青公务员的父母,这样也好,少了到处奔波,共享天伦。
前面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因城市房价太高,提出并践行逃离北上广,但发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很难生存,不能融入这错综复杂的关系,只好又回到北上广。这是不是也可以认为是落荒而逃呢?
现在我住在这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市,很难碰上一个早前认识的人,也没有必要去搬弄任何关系,过着日出起床,日落上床的日子,不能说惬意,但说平坦是没有问题的。
20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