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捧杀 转嫁(2 / 2)
如此出神入化的易容术怎能不令人痴迷。
难怪云锦书对偷梁换柱的计划信心十足。
翌日寅时末,天边的鱼肚白还没有泛起,漆黑的夜空零零散散的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一个接一个的人影,小心翼翼地越过人群,往安阳城的方向而去。
等他们到的时候,一眼望不到头的领粥队伍,瞬时使人焦虑。
有的人试图趁乱插队,但是每二十米的队伍皆有官兵。
有例可循开设粥棚什么时候有官兵站岗的?莫非是为了方便控制他们?
有些人狐疑地脱离排队队伍,他们也不走远,离官兵远远的,一旦发现不对好随时跑路。
直到巳时初亦不见开城门,漫长的等待,加上饥肠辘辘的肚子,有的人终于将耐心耗净,发起了牢骚。
一旦有人起头,就会有人附和着,闹哄哄的队伍,互相推搡演变成打架,眼看着一场暴乱即将发生之时,一个官兵上前将带头闹事的人踢飞了出去,而后五个官兵轮着木棍对那人就是一顿捶打。
那人抱着头哀嚎求饶,“大人,大人,草民错了,草民再也不敢了,求你手下留情啊!”
一个官兵对着那人吐口水,警告的眼睛看了眼那些企图闹事的人,“这就是闹事者的下场,乖乖排队等叫号,不然就滚蛋。你,今日米汤都没有,若是被我发现你偷偷去领粥,老子直接剁了你。”
灾民缩着头乖乖地排队,不敢再有怨言。
“哇,是浓稠的杂粮粥,呜呜……我宝儿有救了。”
“呜呜……太好喝了,我已经有七日没有进食了,有这一口粥就不会饿死了。”
“哈哈!杂粮粥,浓稠的杂粮粥,我得回去叫我婆娘孩儿来领粥。”
“对,回去叫人。”
“再晚可能就没有了。”
有的领到粥的人,自己舍不得吃,端着残缺的木碗,回去叫人来。
刚刚还持观望的人,懊恼地在队伍最末尾排队,但此时已经看不到队伍的头了。
“我们能吃上一口救命粥,得感谢曹德贵曹大人,要不是曹大人据理力争,哪有这一口粥,曹大人是我等的在世恩人呀!曹大人仁义,曹大人大善,谢曹大人,谢大人。”
队伍中响起一道歌颂曹德贵的声响,随后百姓跪在地上,像跪拜菩萨那样朝着城墙的方向磕头谢恩。
入目即是磕头谢恩的百姓,云锦书眼眶酸涩着,百姓的愿望如此简单,只要有口吃的他们就会感恩戴德,可炎陵的掌权者,腐败的官员却选择视而不见,见死不救。
当然这道声音可是云锦书安排的,其目的当然是捧杀,皇帝才会将无尽的怒火对着他们发呀!
这一日,安阳城的人群一直不曾消散,一桶接一桶的粥抬了出来,领到粥的争先恐后地将安阳城开棚施粥的消息传了出去。
得到消息的灾民纷纷朝安阳城跑去,就怕去得晚了,粥没有了,就怕去晚了,安阳城突然不再施粥了。
安阳城开棚施粥的举措,以迅雷不及耳的态势传开,以及有些州城的百姓要求掌声者效仿安阳城,开仓施粥,救济百姓。
就连回安阳城的常喜欢在半路上的耳闻了,他青黑着脸,沉着脸怒带杀气地往安阳城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