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拉歌,指挥(2 / 2)
之前苏秦并未在音乐方面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大家也就本能地以为他在这方面也不怎么擅长。
所以此时,大家才会这么惊讶。
“苏秦,你学过指挥吗?”
“报告,我没学过!”苏秦如实回答。
但拉歌的指挥并不需要学,拉歌的指挥,需要的并不是专业,而是激情,而是放得开,拉得下脸来,这方面,他并不怵。
他本来是不太想抛头露面的,可是为了羊肉串,为了羊肉汤,拼了!
“好,今天的拉歌,你们一排你来指挥!”黄岩下令。
“是!”
苏秦从队列中踏出一小步,向右转,小跑出了队伍,然后立定,向左转,小跑来到了队伍正前方。
“好,下面开始拉歌,还是老规矩,三排先来!”连长下令。
三排是拉歌的常胜将军,所以一般都是他们先来,先把气势搞上来。
三排今天为了吃羊肉,也是拼了,声音都很大。
之后是二排,二排一贯的宠辱不惊,但依然发挥稳定。
“第三名,一排!开始!”
苏秦呼的一声吐了口气,抬起手,准备开始。
拉歌是部队的特色。
只要进了部队,无论是在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听到拉歌。
饭前唱,饭后唱,晚点名要唱,行进中要唱。
有人不是很了解,这些当兵的是不是精力过剩啊,为什么什不管时候不论场合,来不来就是先拉一首歌。
其实不是大家精力过剩,而是拉歌已经成了我军的一个传统。
“饭前一支歌”据说是刘-伯-承发明的。
很久以前,不同编制的部队要在同在一个灶上吃饭,由于人多饭少,常常出现抢饭吃的混乱现象。
刘-伯-承看到后就命令自己的部队先唱一支歌,等兄弟部队都打完饭了再去打,如果一支歌唱完还没轮到,他们就会再唱一支。
后来,这个习惯就被其他部队学了去了。
新中国成立后,各方面事业蓬勃发展,但部队的发展依然有限。
多支队伍一起开饭,但是饭堂不能同时容纳那么多人同时就餐,于是“你先吃,我先唱”的习惯就得以继续保留和发扬。
先开饭的部队进入食堂就餐,排队在外等候的部队干等有点尴尬,为了化解尴尬,就开始唱歌。
唱了一首,噢,还没吃完,那就再来一首。
慢慢的,演化至今,就有了拉歌的习惯。
歌声不光开饭有,集会前也有。
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活动前,几百人整齐列坐,歌声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浪高过一浪。
这个时候,歌声的高低就代表着士气的高低,各个部队之间的歌声,就代表各个部队的气势和战斗力,所以大家扯破嗓子也要吼出气势来!
每次重大演习出征前,部队都要在大操场举行誓师大会,几千人同唱一首军歌,声音直冲云霄,军旗猎猎飘扬,置身其间,不由得你不深受感染和震撼,胸腔中那股热血一点点沸腾,恨不得立刻就奔赴沙场、杀敌建功,这个时候,拉歌就成了鼓舞士气的最好手段。
苏秦抬起手,但很快又把手放下,他看着一排的士兵们大吼一声:“赵班长的羊肉串,大家想不想吃?”
“想——”一排的战士们一起大喊。
“声音这么小,赵班长能听到吗?大家大声地告诉赵班长,我们想不想吃羊肉串!”
“想——想——想——”
大家都扯开了嗓子,一起大吼。
“我要吃羊肉串!”苏秦忽的振臂一呼。
“我要吃羊肉串!”一排的战士们一起振臂高喊。
大家的情绪终于是被激发了出来。
“当兵说过这句话,流血牺牲我们都不怕,刀山敢上、火海敢下,火海敢下,咱把一切献给国家!预备——唱!”
苏秦举手打起了拍子。
拉歌时指挥员的指挥风格各异,有的如大鹏展翅,有的却如云中燕雀,常见的几种指挥手势可形象地理解为广播体操式、拍皮球式、游泳式、敲门式、画圈式,总而言之,准不准确不重要,艺不艺术更不关心,关键的关键,是他们的气势和散发出的浓浓兵味。
苏秦的指挥可不管什么科不科学,反正就是大开大合,他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兵都看到他的情绪,他的激动,他甚至跳了起来,有时候一下窜到一个战士的面前,有时候又激烈的退了回去,如此夸张的做派自然一下就引得了其他战士的共情,其他人一看指挥员都这般拼了都这般不要脸了,那还在乎什么,全都一起吼着嗓子大声唱了出来,也不管唱得好不好,也不管唱得对不对,吼就是了!
“当兵说过这句话,流血牺牲我们都不怕,刀山敢上、火海敢下,火海敢下,咱把一切献给国家!”
如雷一般的声音轰隆隆地在众人的头上响着。
炊事班的班长赵明和几个炊事兵一起跑了出来,看到是一排的人正在拉歌,都惊了。
黄岩和杨明对视一眼,两个人都暗暗惊讶。
“下面,我宣布,今天的拉歌比赛,第一名,一排!”黄岩亲自宣布。
耶——
一排的战士们一起振臂欢呼。
其他两个排的战士有些失望,但不得不承认,今天一排的兵,的确比他们张扬,比他们唱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