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误会(2 / 2)
叶轩半信半疑,但他还是没有拒绝。
而且他出席这种场合,都会带上何蝶,还有华纳安排的安保人员。
毕竟这是湾湾的地界,自身安全他是非常重视的,必须得有一个他信得过的人在场。
夏于顺他是不相信的。
很明显,虽然在湾湾本地,明星出席活动的价格和内地相差很多,但是也不会离谱到这种程度。
所以夏于顺给他的二十万报价,肯定是吃了不少的回扣。
不过叶轩不打算追究,要想马儿跑,先让马儿吃够草,只要他能替自己办好事情就足够了。
再说了,两人之间只是合作、相互利用的关系而已,他也没指望夏于顺能对他开诚布公。
1月20日,综艺节目录制结束,众人准备离开湾湾。
不过《仙剑奇侠传》的宣传活动并没有截止,接下来还要前往渝市进行宣传推广。
《仙剑》在内地的首播平台也已经确定,将于本月31在渝市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仙剑》目前想要上星,是彻底没戏了,只能在地方台上映。
这次宣传,只有胡哥和安逸轩两个人去。
彭玉宴要拍戏,刘品研在准备新专辑,两人都没有时间。
至于叶轩,他要去一趟香江。
他要和刘德桦一起录制合唱版的《恭喜发财》。
春晚六轮初审刚刚结束,接下来就要进入到联合排演的环节。
之前因为还在春晚导演组还在筛选节目,刘德桦和叶轩的歌曲确认后,不需要参加前面几轮的初审。
所以两人一直都没有录歌曲的合唱版,现在就要上台彩排了,当然不能再耽误。
但是刘德桦现在还在香江拍戏,脱不开身。
叶轩只好去香江找他。
九零观塘富力广场,叶轩上了十八层,在映艺娱乐公司见到了刘德桦。
“桦哥,又开影视公司了啊?”
叶轩走进董事长办公室,对坐在办公桌前的刘德桦笑着问道。
这家映艺娱乐公司的老板就是刘德桦,脱胎于他之前一手创立的天幕制作公司。
刘德桦影视公司的发展之路,走的异常艰难,这在圈内圈外早已是人尽皆知。
他之前成立的天幕公司,除了第一部《九一神雕侠侣》大获成功之外,其余所有电影,血本无归。
公司累积亏损到3000多万时,刘德华被迫将公司抵偿给湾湾片商。
然后为了还债弥补亏损,开始频频接戏,那段时间,他每年都有四到五部电影上映。
直到00年,才彻底还完欠债。
外界都认为刘德桦会消停下来,没想到他根本不死心,还完债后,又往公司进入新股东。
然后筹拍了一部《给他们一个机会》,再度票房惨淡,至此天幕公司终于落幕。
叶轩本以为刘德桦会彻底死心,结果不到两年,又支棱起一家新的电影公司。
“就是喜欢电影,没办法咯。”刘德桦笑着说道。
叶轩相信,这是刘德桦的真心话。
要不是真心喜欢电影的话,刘德桦也不至于一而再的扑进这一行,就算亏钱也挡不住他的热情。
就是走错了路,好像刘德桦特别喜欢文艺片,之前成立公司拍的电影,都是这类题材。
这也是他的公司一直亏损的原因。
无论什么时候,文艺片都不是主流影片,何况如今还是商业电影崛起的时代。
当然,之前说过,文艺片走国外影展获奖,然后卖电影版权的路子,也不是不行。
但是电影获奖这东西,不仅看人脉,更看运气。
没有导演能保证自己的电影一定能获奖,即使是大导演。
所以刘德桦的公司亏损,其实算是预料之中。
“你就不打算换个思路?”
叶轩建议道,其实刘德桦成立新公司以来,最漂亮的一笔投资,就是《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
但是已经被叶轩截胡了。
还有《恭喜发财》这首歌,虽然这次春晚是他和刘德桦一起演唱,但本质上而言,他也是在蹭刘德桦的热度。
所以叶轩准备用自己后世二十年的经验,提点一下刘德桦,也算是他的一点补偿。
“我已经发现了新的文艺片路数。”
谈起公司的电影发展,刘德桦特别兴奋。
“额……”
叶轩有些汗颜,他以为刘德桦终于发现了公司的弊端,没想到他还准备在这里死磕下去。
刘德桦没管叶轩的反应,径直问道:
“你知道《香江制作》这部电影吗?”
“知道。”
叶轩点了点头,其实外界都说刘德桦的天幕公司成立以来,除了第一部电影盈利,其他电影都在亏钱。
这句话不太准确。
《香江制造》,就是刘德桦公司唯二获利的电影。
这部电影拍摄于上世纪末,由当时的新人导演陈国自编自导,整部电影的演员也都是新人。
靠着募集的五十万港币,以及向天幕公司要来的废胶卷,在四个月的时间里,拍出了这部电影。
而且从头到尾,剧组只有五名工作人员,并且四个月时间里,一分工资没拿。
在资源如此匮乏的条件下,这部却取得了耀眼的成绩。
同年的金马奖颁奖典礼上,陈国凭这部电影,荣获最佳导演和最佳原着编剧两项大奖。
次年香江的金像奖上,也是荣获最佳导演以及最佳影片。
其他奖项更是不计其数,在当年声震一时,扬名海外。
当然了,这部电影说到底是文艺片,票房只能说很一般,当年的票房是191万港币。
不过靠着海外版权的售卖,还是有所盈利。
说句题外话,陈国也是拍出电影《榴梿飘飘》的导演。
“这部电影投资不高,创作团队当时也寂寂无名,可还是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我觉得新人导演是关键。”
刘德桦信心十足的说道。
“可是你公司的上部电影?”叶轩小声问道。
映艺娱乐公司的上部文艺电影《江湖》,就是青年导演黄精铺拍的。
除了口碑不错,票房稀碎,奖项也一个没捞着。
纯纯的亏本之作。
“所以我准备在公司发起一个‘亚洲新星导计划’,在亚洲范围内挑选年轻导演,资助他们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