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黄老大的指点(1 / 2)
第116章 黄老大的指点
“是,先生,但无论如何,这事儿少不了您的定夺。”王茂生依旧用恭敬的语气说道:“您早早的把这个担子交给了我,但您心里肯定清楚,我还带不稳头上的这顶官帽。”
听着这话,陆常安稍微有了些眉目:“把这个担子交给……那就肯定是官场上的大前辈了。大玄又没有宰相一类的内阁大臣,那莫非是哪位前任尚书?”
这事儿听着就不对头,大玄的尚书,基本就是最顶尖的官位,尤其是吏、礼、户三部的,不说权势滔天,也绝对是光宗耀祖,能福荫万代的高位。
能坐上这个位置,基本没有几个是像王茂生那样,走的是中举、入院做编修、转侍郎再直接升尚书的天路。
这个流程,基本就是在世界级公司里面试通过,之后半年干到总公司的总经理或者部门主管是一个感觉的,甚至还要难上不少,毕竟大玄几百年沉淀下的官场,各种关系纠结,早就已经复杂的跟蜘蛛网一样了。
能从草根,或者不算顶尖的出身开始,一路干到尚书的位置,已经是咸鱼翻身变满汉全席的奇迹了。
因为难度如此之大,当上以后,哪怕是没什么权势的兵、刑、工部尚书,那肯定也是在有限的任期内尽可能的结交关系,积攒资本。
贪钱捞钱倒是不一定,但是借助职务之便,搞点小产业什么的非常正常。毕竟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了,干两年领完俸禄就下任,那几十年寒窗苦读都冻到狗身上去了。
所以,一般都是能继续做就继续做,等七老八十了要是没出事儿,做成一朝老臣了,这时候退休了,那也是死死的把根扎在朝堂里,手底下万亩良田,千间商铺什么的非常基础,基本上已经算是寿终正寝,族谱单开一页的大贡献老祖宗了。
在朝堂里,依旧有自己的势力,江湖上,也依旧满是他们的传说。
可是看这位这情况,自己跑去野外过垂钓的隐居生活,根本不想参与政事,坊间也没有王尚书尊敬的王师这号人的名头,这属实是跟身为高官的权势断了个干干净净,位置丢给后生坐也不管不顾,当甩手掌柜。
简直是一股道家大悟之人,不拘外物的通透感,陆常安有些琢磨不透。
可也就在这时,那所谓的王师说道:“先前说说那些倒也罢了,真想听我正经的,还不动手?隔墙有耳的道理,当了几年尚书反而给忘了?”
之后,就听见王茂生:“是是是”的连应了几声,隔壁房间就一点声响都听不见了。
“动手屏蔽了呀……”陆常安停止了窃听行动,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去一趟教堂没什么收获,反而是在门口碰上了这个。
“那两位,讨论的,是九州制的事吗?”陆常安还在整理刚才获取的信息的时候,黄老大发问了。
显然,这牵扯重大的事情,甚至传到了他那荒郊野岭当中,毕竟,如果是了改制,那以后,他那东阳山说不定就要改入什么霸下州,或者什么狻猊州的州界里头了。
像是周围的地理位置划分什么的,大概也得稍加改动,说不定为了望气士观测的什么洲界风水,龙脉走向之类的,山的名字都要换。所以,就连他们这片妖怪们自己聚在山头里玩儿的山妖野精小乐土也得注意注意京城这边的动向。
“是的,这两位,一位是当朝礼部尚书,还年轻的很,另一个我也是刚接触到,没有什么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