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三国猛将集团 > 第六章 贾诩归心,的猛将薛仁贵

第六章 贾诩归心,的猛将薛仁贵(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全能汽车设计师  秦思瑶司徒兰心  抗日之绝地土匪  皇叔的第一宠妃莎妖全文阅读  大明好伴读  叫我创界神  唐婉南宫寒  我是宗主大大  全能护花学生  末世钢铁车队 

“属主使用特权随机召唤卡成功,获得名将薛仁贵,目前植入身份,是属主两个书童中的一个,因为家中父母出事,请假回乡,目前正在返回,估计明天早上会到达,和属主汇合。”

“幸福!”这是陶松此时心里的想法,没有搞到李靖和岳飞,不担心,汉末能跟贾翔叫板的还是有几个的,你们最好不要遇到我陶松,不然,不能收服,我就宰了你们。

天色渐渐明亮,一个身着布衣,相貌俊朗,身材高大,手握一把紫金色方天画戟骑着一匹瘦马的男人,从山下大道直接对着陶松的大营走来,守卫军营的士兵作为陶家的嫡系,对于陶府的人都不算陌生,见到这个人,就有一个丹阳兵主动跑上去跟他牵马。

穿着布衣的汉子到是没有跟这个丹阳兵客气,直接把马让这个丹阳兵牵去喂食,他龙行虎步的就对着军营中陶松的大帐走去。

见陶松还没有起床,就停下了脚步,站在那里,就像门神一样,守着。

贾诩刚起床,穿好衣服,揭开军帐的挂布,就看见一个手握方天画戟,身材高大,的汉子站在,他大帐外面,这让他在心里突然笑了起来。

王五刚爬起来,正准备去服侍陶松起床,就看到薛仁贵这个门神,王五对着薛仁贵走去,道:薛仁贵,你这是干嘛?

薛仁贵看着王五,他也不生气,毕竟他和王五从小就跟着陶松长大,他比陶松大三岁,王五比陶松大两岁,两人都是贫困人家的小孩,父母没有办法养活他们,所以就把他们送到陶府给陶松当书童,跟着陶松一起读书,一起学武。

陶谦请来教陶松,陶应,陶商学武的那个武师,私底下被陶松拉出来教他和王五,陶松在一边看书。

他还记得小时候,陶松说过的话,我身体不好,我自知自己不是学武的料子,你们如果不学武,我们都只有被欺负,我学文你们学武,我们文武合并,当可纵横天下。

薛仁贵想着小时候陶松的话,他心里可是满满的激动,纵横天下,这一天终于来了,十几年武学终于有用武之地。

陶松爬起来,就听到王五和薛仁贵站在贾翔大帐门口斗嘴,而贾翔去没有阻止,在一边很有深意的看着。

陶松怕给贾诩留下不好的影响,就走过去咳嗽一声,王五和薛仁贵才收住嘴巴,扭头看着陶松,非常恭谨的对陶松,喊道:少爷!

“老师,王五和薛仁贵是我的书童,让老师见笑了!”陶松虽然说这谦虚的话,可他脸上去非常骄傲,王五在陶家从小学武,手上一把大刀捂得虎虎生威,陶松虽然没有见过汉末的这些名将,但王五比起昨晚被完颜打一刀砍了的王方起码要厉害那么一点点。

至于薛仁贵这就更是一个文武全才的大牛级,绝对可以和汉末这些名将扳手腕的成在,想不让陶松骄傲都不行。

贾诩看着陶松,见陶松看着在他大帐外面吵架斗嘴的两个大汉,没有谦让,反而非常骄傲,这让贾诩不得不对王五的薛仁贵,认真打量。

薛仁贵比陶松大三岁,19岁的他个头可不矮,虽然没有完颜打那样高大,但按陶松的计算,薛仁贵绝对在一米九以上,特别是看着薛仁贵手里那把方天画戟,陶松就笑了,薛仁贵比完颜打出场要好,完颜打是一个难民,武器还要陶松帮忙购买,薛仁贵到是自己带着武器出场。

薛仁贵一来,在马词里面的白龙就高兴的发出马鸣声,像冬天里面的一把火,像大热天里传来的一股冷风,令人向往。

陶松看着他营帐旁边的两匹战马,白龙和烈火,烈火在一边吃着粮食,非常平静,可白龙已经想跑出马词了。

“他非常喜欢你,我今天就做主,把他送给你,不要辱没它!”薛仁贵听到陶松的话,他心里非常高兴,因为陶松从小养到大的战马只有三匹,黑龙,白龙,烈火。

薛仁贵看着陶松就给陶松跪下,道:谢少爷,我不会辱没白龙的!

陶松看着给自己下跪的薛仁贵,他只是伸手拍拍薛仁贵的肩膀,什么话都没有说,扭头看着王五,道:赶紧去安排人手,做饭!

“知道了少爷!”

丹阳兵是陶家的嫡系,一个一个都非常熟悉,早上根本不用陶松刻意去安排,他们就知道自己该干嘛。

早饭吃过,陶松把完颜打,贾诩,薛仁贵,王五叫到自己军帐,陶松居坐在主位上,看着四人,道:我本来不打算去和十八路诸侯汇合,可是我的启蒙老师,刘基刘伯温因为骂董卓,被董卓给抓起来关在地牢里面,我现在不得不去和十八路诸侯汇合!

四人听着陶松无奈的话,薛仁贵,王五,完颜打三人一时间到时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贾诩心里到是略有所思,不过他见陶松脸上没有担忧,他也就没有开口。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大秦:我嬴驷,举贤就增加国祚 开局教朱棣造反,被朱元璋偷听! 楚定天下 被孙权扫地出门,我反手投靠曹贼 两粒感冒药,女帝封我为国医 红楼正经人 重生皇太子,召唤武将争霸天下 寒门逍遥侯 直播航母论斤卖,鹰酱你慌什么? 三国:开局攻略何皇后,大秦复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