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南大碎尸案(1 / 2)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古代一种叫做“凌迟”的酷刑。其实,凌迟的本意是指缓慢降低坡度的山丘,但用在刑罚里面,则是指用刀把受刑者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地割去,直至受刑者痛苦而死。自从我国脱离了封建社会后,凌迟这类的残酷刑罚也同时被社会遗弃了。然而就在上个世纪末,竟然也发生了一起类似凌迟手法的分尸案,也就是着名的南大碎尸案。此案由于凶手作案手法极度残忍,且至今仍未落网,故而被称为中国十大悬案之一。
和历史上凌迟的行刑手法不同的是,这次碎尸案的受害者并非是在活着的时候被行刑,而是在被凶手杀害后,又被凶手以极其残忍的手法进行了碎尸。
出于某种个人兴趣,我对这件案子关注颇多,这些年不仅一直关注着凶案相关消息,甚至早几年还亲自探访过有此案有所牵连的当事人。而我的调查目的则是意在搞清楚几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凶手和死者是什么关系?凶手杀人后为何还要多此一举用如此复杂又血腥的手段来处理尸体呢?是因为凶手与死者有什么深仇大恨,要将死者碎尸万段方能罢休?还是单纯因为死者的尸体上隐藏了什么线索,如果不毁坏尸体,便会暴露凶手的真实身份呢?
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就要先说回案件当天。
那是1996年1月18日的晚上,南京下了一场暴雪,这场雪一直下到了第二天,也就是19日的凌晨。1月19日,由于大雪,本该在清晨四五点进行的环卫工作推迟,直到上午雪停后才开始进行。因此当天凌晨的时候,在南京的新街口,只有一位拾破烂的老太太像往常一样在新街口的各个垃圾箱里翻找,希望可以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很快,她便在华侨路一个建筑工地的垃圾堆里找到了一个“好东西”,至少她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东西是由一层铝箔纸包着,再由塑料袋裹好,老太太揭开一看,原来是一包白白净净的肉片,还切得整整齐齐,洗的干干净净。老太太一看,这可捡了个大便宜,乐不可支,便急急忙忙打算抱回家。
但她转念一想,今天运气这么好,没准还能再翻出点好东西呢?于是她又在附近几条路的垃圾堆翻找起来。没想到还真在附近大涧银巷13号的垃圾堆里又找到了相同的东西。
老太太以为自己捡到的都是猪肉,于是她立刻觉得结束当天的工作,欢欢喜喜的回了家。
回到家以后,老太太打开包着的铝箔纸,想要再好好清洗一下,准备中午的时候做菜吃。可是没想到,有几段东西从纸里滚了出来,老太太眼神不好,她凑近一看,差点没把她吓得摔在地上。原来,滚出来的竟然是三段指头,人的指头!
这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很快便在邻里街坊间炸开了锅,很快,就有人报了警,警察也立刻赶到了老太太家里。
警方收集证物并验证后,很快就发现,这包肉确实是人身上的,而且据法医推断,这人肉是属于同一名女性的。老太太第一次捡到的肉片约重0.8kg,共约500多片,第二次捡到的肉片也差不多0.7kg重。诡异的是所有肉片都被切得整整齐齐,并且十分有序地放在一起。
随即,警方在南京市范围内各处展开了拉网式的排查,越来越多的尸块(确切地说应该是尸片)被找到,有消息称,尸片一共约有1000多片,皆属同一个人。
除此之外,死者的内脏,头颅,乃至是衣物也陆续在其它垃圾堆被找到。
可怕的是,死者的头颅不仅被残忍地割下,甚至还被蒸煮至熟。碎尸的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但诡异的地方是,和肉片一样,当警方找到时,死者的衣物以及肠子都被叠得整整齐齐,就好像凶手有什么强迫症似得。
警方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侦查工作后感到此案毫无头绪,一筹莫展,甚至连尸体的身份也无法确认,无奈只能在当地报纸上刊登出认尸通告,希望有市民可以前来认领尸体。
几天后,几位自称是南大学生的女孩前来派出所认领尸体。几位女生见到尸体后的反应可想而知,面对如此灭绝人性的一幕,想必就算是神仙也不会无动于衷。但有一点对于案件的发展还是积极的,那就是这几位女生确认了死者的身份——她们的同学:刁爱青。
受害的女生名叫刁爱青,是南大一名大一的女生,住南大四舍。根据刁爱青同学以及朋友们的回忆,刁爱青个子约一米六五的样子,身材适中,留着一头短发。单眼皮,有点近视,看书写字时会戴上眼镜。而她的性格文静、内向,不太爱与人说心里话。
查明受害者身份后,警方第一时间就致电通知了受害者家属。
接电话的是刁爱青的父亲,刁光明(化名)。事实上刁光明已经好几天没有收到女儿任何消息了,但他一直以为女儿也许是太忙,忘了按时给家里报平安。所以当时接到警方的电话,他心里立刻就有种不好的预感,忙问道,是我女儿怎么了吗?
谁知得到一个晴天霹雳。警方告诉他,他的女儿遇害了。后来根据当时南京媒体的描述,刁光明才获悉尸体被切割成一千多片,而头颅、内脏等则被煮熟,并被分散在全市各个垃圾堆里。
刁光明直到现在也不愿意接受女儿如此的结局,他宁愿相信女儿是失踪了,一直没有被找到。
但无论如何,得到消息后,他立即前往南京,并在警局做了笔录。刁光明当时整个人看起来仿佛六旬老翁,似乎失去爱女已经夺走了他所有的精气神。
刁光明出身普通农民,家里并不富裕,而女儿考上南大这件事一直是全家的骄傲,家里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让女儿衣食无忧的读完大学。谁曾想还没骄傲几天,就得到了女儿失踪又身亡的消息。
警察当时问他,知不知道女儿的人际关系?女儿有没有和什么人结仇?
他一脸痛苦地摇头道,不太清楚女儿在大学的人际关系,但是女儿性格内向腼腆,不可能与人交恶。况且女儿是大一新生,入学也不过百来天,能得罪谁啊?
案件到刁光明这似乎又陷入了僵局。
当年警方为了调查这个轰动一时的案件,甚至专门为此成立了专案组。专案组在查清受害者刁爱青的身份背景后,就开始了人海战术,他们进入南大,逐一排查了刁爱青生前的社交圈,询问每个人的不在场证明,但也因此排除了每个人的嫌疑。
于是后来,专案组渐渐怀疑是随机流传人员作案,便将怀疑对象放在了医生和屠夫身上。
之所以怀疑这两者,则是因为法医发现尸块的切口切割整齐,手法十分专业,同时考虑到杀人之后凶手竟然还有如此的心理素质仔细地进行分尸,便将凶手范围初步确定在医生或是屠夫上,但由于线索实在是太少,办案进度停滞不前。
直到三个月后,过了限定破案的日期,案子却依旧毫无进展,专案组也只能无奈撤离。
这并不是警方的失职,因为当时南京的警方确实是尽力的。据南大做保洁的李师傅回忆,当时警方“查户口、查经历,问我这一段时间都做了什么”,“有的人查出了劣迹,警察就会把他们带走进一步审查,足足查了有三个月之久”。
但无奈当时条件有限,实在难以查获凶手。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随着时间的消磨,人们对此案的态度也由最初的震惊与恐惧慢慢消退,看来这起凶杀案很可能也会像一些其他的无头案一样石沉大海。
但是,案发12年后的2008年6月19日,一篇发表于天涯社区杂谈板块署名为“黑弥撒”的网友的帖子,重新提到了这个事件,并一石激起千层浪,揭开了尘封已久的卷宗,再度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此案的高度关注。
在帖子中,“黑弥撒”重新对当年的这一碎尸案进行了梳理。之后,黑弥撒对凶手心理进行了猜测,并对当年南大周围可能影响到本案的环境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描述之详尽,猜测之逼真,令很多看过这个帖子的网友大呼精辟,甚至有人怀疑能够做出如此到位的分析的黑弥撒会不会就是当年的那个凶手。
下面摘录几段当年黑弥撒帖子中的内容:
“对于嫌疑人的职业,我先不谈自己的观点,单就目前所知的情况,被害人的尸体被切成一千多片,内脏被煮过,并被整齐地叠好,包括衣物也被整齐地叠好,可见嫌疑人很强的心理素质,同时可能懂得医学知识。如此看来,嫌疑人的文化程度较高,应当受过高等教育,至少其个人素质要高于普通的初高中文化者。试想,一个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的大老粗,凭借什么能吸引一个在校女大学生的注意?且又有什么能力做到杀人后冷静地分尸?所以我认为,嫌疑人是屠夫、厨师,或者锅炉工的可能性都很小,因为这几种职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及素质普遍不高;至于医生,只能说有可能性,因为目前还没有任何可用于推理的证据。”
据黑弥撒猜测,这类变态犯罪案的凶手童年或少年时期基本上都经历过一件或数件对他们身体乃至心理造成伤害的事件,这类事件则在他们心灵上留下了阴影,从而导致了后来的犯罪。
因此,也许是刁爱青的外表,或是气质、又或是穿着打扮勾起了嫌疑人对往事的回忆,一段发生在童年或少年时期的并不美好的回忆,激起了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个念头——杀死被害人。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将心爱的女人永远留在身边,尽管他可能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他觉得被害人太像童年时的“她”了,她们的共同之处太多太多,有时他甚至会觉得她就是“她”。凶手开始不可自拔。每当与被害人刁爱青相处的时候,凶手总是能够回忆起“她”,回忆起“她”给他带来的快乐,当然,也有伤痛。
最后,黑弥撒对自己的分析进行了总结,并对犯罪嫌疑人的基本特征进行了一个推断:“男性,案发时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亦有可能在30岁以下,相貌端正,气质成熟稳重,性格内向,为人谦和,单身,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素质较高,喜欢听音乐,亦有可能爱好文学,住在南大附近,独居,懂得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但没有人知道。”
随着黑弥撒的出现,各种猜测与传闻一时间甚嚣尘上。
我虽然觉得黑弥撒的分析也算合情合理,但我的猜测却与他截然不同。因为后来《南都周刊》的记者又去到苏北刁爱青老家,采访了刁爱青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