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第默默布局两年多,内地互联网终于也开始动了(2 / 2)
而陈兵更是指示负责内地计算机销售的王安时,将网络通讯设备和网络组建服务,直接纳入了销售计算机的附加增值服务之中。
买计算机设备,送局域网络组网服务,这不是很常规的市场操作吗?
英豪的互联网通讯设备,此前一直没有在市场上,作为正式的产品进行推出,也没有完整的互联网通讯设备销售部门。
这些设备,就以实验室样品的性质,直接以成本价进入了内地,然后被作为了购买计算机的附赠礼品,悄然普及了开来。
英豪能够垄断内地的计算机市场,并不仅仅是因为英豪已经实现了计算机软件的全面汉化,同样是因为英豪从来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设备销售商,而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计算机用户对这种附赠的产品自然是非常欢迎,尤其是这种局域网一旦建成,内部计算机之间就能很方便的实现通讯,再不需要用软盘,将资料在计算机之间COPY来COPY去。
仅仅是这一个便利,就足够使得内地的计算机用户,对这种赠送性质的组网服务非常欢迎了。
这两年,几乎内地所有购买了多台计算机的用户,都会同时请英豪的计算机安装人员,直接组建起了小型局域网。
尤其是高校、银行、铁路这种,会大量成批量集中采购英豪计算机的客户,更是会享受到英豪最全面的技术服务。
这种情况能够悄然产生,其核心的原因,其实就是英豪已经真正掌握了互联网通讯技术,能够自己生产全部的互联网通讯产品,而且产品品质已经是全球最领先的了。
在历史上,互联网通讯技术,也曾经是被西方严格封锁的先进技术,内地在组建NCFC时,曾因为缺乏互联网通讯设备,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但这一世,陈兵干脆就在,互联网通讯设备产业兴起之前,就已经将相关的技术,大规模在内地开始了应用。
而这种技术在西方真正关注之前,既然已经在内地普及了开来,未来也就再不会被列入到严格管制的技术之列了。
那些小型客户,只有两三台计算机组建了小型局域网的时候,除了感觉传输文件方便了很多,其他方面的感受并不突出。
但那种一次性购买了几十台,甚至上百台计算机的大客户,一旦组起网来,就会很容易感觉到这种网络通讯带来的信息传输便利。
何况英豪在这些局域网上,直接提供了最基本的通讯软件,就是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
英豪的服务赠送是分级的,一次性购买30台电脑,不仅能够享受组网的服务。
英豪还会在这些局域网络中,直接帮忙组建一台服务器,并且在这些计算机上,直接免费预装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
这两种通讯软件,暂时能够提供的,就是局域网内部的通讯服务,但其实已经留好了与外部进行通讯的接口。
只要内地能够建设起更大的网络来,这些软件很容易就升级成城域网、区域网、甚至互联网的服务。
这还只是英豪提供的最基础通用应用。
而有了这些计算机和局域网作为基础,那些用户,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去研发自己内部的信息系统。
这种信息系统能够实现的信息互联互通效率,可远不是减少文件COPY,以及普通通讯软件可以比拟的了。
内地此时虽然还很穷,但大型的组织机构却是不少,什么银行、铁路、甚至邮电部门本身,对于信息化的潜在需求实际上极大的。
内地的许多大型机构,是有自己的软件研发力量和团队的,只不过这些团队的水平良莠不齐,而且还比较缺乏研发大型系统软件的能力。
英豪两年前就已经在开始推出软件服务了。内地很多有各种程序、信息系统需求的客户,很自然的就再次找上了英豪,购买这种客制化的软件服务。
英豪一直以来,对于软件产业的重视程度就极高,不仅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套装的软件上面在发力,各种其他软件,如行业软件、数据库、信息管理软件方面其实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英豪自己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其实早已经发展的远超这个时代该有的水平了。
而英豪这种大规模的制造业集团,所研发的自用软件,其实是很容易被抽象成一些软件模块再对外推广出售的。
而且英豪的许多软件产品,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其实与这个时点的,其他软件公司有非常大的不同。
英豪的许多软件产品设计,从来不是从单机应用出发的,而是在一开始,就以网络应用为基础理念进行设计的。
这种产品设计思路的差异,自然是因为陈兵是重生而来的,有着更长远的眼光。
陈兵从软件的设计理念上,就希望能够减少信息孤岛的出现,使得未来的互联网应用接入更加的方便。
英豪的计算机硬件产品、软件产品、包括通讯产品,都一直是在通过王安时管理的销售网络,直接面对客户。
其实,陈兵一直在通过销售网络,对内地的客户提供的,都非常全面的IT服务。
这种IT服务的完整性、内部协调性,甚至已经超过了后世的很多大型IT服务公司。
而英豪的各种软件产品,包括数据库、各种行业软件,其实都已经开始深度融入到了内地IT应用之中。
有了英豪这几年持续的IT服务,内地的计算机普及时间虽然不算长,但其实整个应用领域的宽度、应用层次的深度,都不知不觉中,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
按照陈兵自己的估计,这一世经过自己的努力,内地计算机应用的水平,已经远超了前世历史上的同期,甚至在很多放面,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前世90年代初的水准。
历史上,内地在80年代的发展进程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向西方的先进经验,进行大规模的模仿和学习。
这个不需要做什么讳言,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全面工业化的后发地区,学习、模仿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但80年代,内地的开放度其实还不够,与西方的交往交流其实也很不全面,而香江这个时候,就起到了一个重要的窗口作用。
陈兵之所以一直在积极推进香江互联网的发展,其实也是在为内地,树立一个能够近距离观察和模仿的榜样。
由于英豪公司的存在,与前世的历史相比,香江的计算机发展自然是提升极多,而内地的电子产业与香江的联结,也同样更为紧密。
大批内地技术人员来到英豪工作,在给陈兵打工的同时,其实也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向内地反向输入诸多的香江发展信息。
而事情的发展,也与陈兵预料的相同。
内地在陈兵过去两年的默默努力之下,已经有了发展自己互联网的基础,而许多对互联网的需求,其实也已经开始自然而然的涌现出来。
内地尤其是首都,已经有不少人在积极倡议,要兴建内地自己的计算机网络。
香江互联网成功接入到国际互联网,更是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使得内地对互联网的呼声,更加高涨起来。
这种呼声的高涨,其实背后还有一种力量在推进。就是改开后被送去西方学习先进经验的一批人士,已经开始陆续回归,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
陈兵算是改开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他其实到香江也已经快五年了,去年年底的时候,陈兵就已经拿到了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
陈兵这一届的大学生,其实被送到西方留学的比例相当高,尤其是首都、沪海的几所名牌大学,学生被公派留学的比例更高。
这些留学生,很多都与陈兵一样,已经读完了硕士课程,拿到了学位。
除了那些继续留下来读博士的、少部分拒绝回国的,其实很多留学生,已经开始陆续的返回内地,并迅速掌控了一定的话语权。
此时的国际互联网,虽然距离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其实已经进入了一个建设的高潮期,许多地区都在效仿灯塔,兴建自己的计算机网络。
这批出国留学的人,在西方自然注意到了互联网的兴起趋势,甚至会将互联网,列为西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发展领域,进行各种宣讲。
香江过去一年多一直在加速互联网的建设,已经引起了内地的巨大关注,内地很多有心人,其实一直在默默观察着香江互联网的作用。
香江成功完成了国际互联网的接入,等于给内地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榜样,内地也开始对这种呼声进行了正面的回应。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陈兵也顺理成章的受到了邀请,邀请陈兵去首都,就内地建设互联网的建议,进行深入的交流。
这次研讨会的时间安排,就在春节之前,其实与陈兵每年的固定行程是非常契合的,陈兵每年都要回家过春节,而路过首都的时候,都会进行一下盘桓。
陈兵本就一直在布局推动内地互联网的自主兴起,现在内地互联网终于开始动了,他当然是欣然接受了邀请,启程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