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零章 招聘广告居然能造就第一品牌(2 / 2)
这个最低的工资标准,在每页广告上,都被加粗加黑,字体放大,成为了广告上最突出的部分。
这种最低的工资标准一出,立即就成为了,内地街头巷尾全民热议的话题。
即使是那些没有跟技术工作无关的人,甚至很多大字不识的文盲,也会在闲聊打屁的时候,讨论几句英豪的招聘广告。
实在是英豪给出的标准太高了,1000元,已经超出了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年工资收入水平。在英豪这里,却变成了月工资的最低标准。
而这种悬殊的收入差距,在大多数的普通人中,自然你引发了关注和热议。但并没有引起什么强烈的不满,反而受到了普遍的赞同。
内地的普通人,其实一直对有知识的文化人,都是高看一眼的,对于这些技术人才,能够获得远高于他们的收入,其实也一直觉得理所当然,十分合理。
这段时期,内地已经有不少小商小贩先人一步发达起来了。
英豪招聘的都是技术人才,大多数普通人都很清楚,这其实跟他们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他们就是觉得这样的收入分配比例才是应该的,合理的。
甚至很多人,主动拿着英豪的广告,去给身边亲戚朋友中,搞技术的人看,还主动去劝说他们去应聘一下试试。
万一应聘上了哪?那可是只要一年时间,就能当上万元户了。
有这么多英豪招聘广告的义务宣传员,英豪的广告自然是传播的极快。
而这些普通人,在认同技术人员应该多赚钱的同时,对英豪这种能够给出这么高待遇的企业,也是充满了好奇心。
英豪原有的几个产品之中,计算机和通讯产品,其实都是受众比较窄的产品,大多数普通人其实还接触不到这些。
而英豪的游戏机产品虽然是大众消费品,但英豪一直没有在内地大规模销售游戏产品,也并不算什么家喻户晓的产品。
英豪的电视机销售的倒是不错,但英豪的品牌电视机也主要是在粤省及周边省份进行销售。
出了粤省,英豪更多的是在销售电视机的零部件,再由当地的电视机厂进行组装销售。至于高端的电视,虽然是在全国卖,但用的是RCA品牌。
英豪过去几年,其实品牌名声一直是越来越响的,只不过这些名声,还是被限制在一定的圈子之内,但这次凭借这个广告英豪算是彻底破圈了。
老百姓在聊起英豪的招聘广告时,自然会讨论这个英豪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能够给出这么高的待遇。
这时自然就会有人跳出来进行科普,显示自己的知识足够渊博,再加上这种喜欢科普的人,很多时候都喜欢进行一些加工和吹嘘,就使得英豪的品牌形象越发的高大上起来。
英豪这几年,其实一直在内地加大广告投放,加大品牌宣传,在电视上的广告片,在城市的街头的大幅广告牌,其实一直都不少。
但这种广告投放,其实还是不够接地气。英豪的大部分产品,并没有进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许多即使看到了这些广告,其实也根本没有认真关注过。
但这次借着这个招聘的广告,终于让普通人将那些广告牌与英豪真正连接在一起。英豪的品牌形象也彻底丰满起来,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英豪现在在内地已经有几万员工了,在诸多的地级城市也都有办事处。
英豪的员工收入一直都很高,即使是在英豪最普通的搬运工、清洁人员,收入也比市场上平均收入要高个三成到五成。
其实在这些城市,英豪是个好单位的名声,一直都有流传。不过之前只是在这些员工,亲朋好友的小圈子里流传。
但这次借着招聘广告被老板姓热议,这些全国各城市的办事处员工,就成立当地打听准确消息最好的信息来源。
不少人在帮英豪吹牛的时候,都会加一句,我的XXX亲戚朋友,就在英豪的办事处工作,这个办事处就在XXX地址,我还能骗你?不信你自己去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发一个招聘广告,还能造成如此强劲的品牌宣传效果,不止陈兵没有想到,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
而陈兵也是多年之后,回看这段历史,才真正意识到,正是这次的大规模招聘广告投放,将英豪送上了内地第一知名品牌的宝座,给英豪在内地业务的展开,铸就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种民间舆情的自发发酵之下,英豪的招聘广告投放之后,很快就有大量的应聘简历,如雪花一般飞来。
在内地,80年代的普遍认知之中,原本各种体制内的公家单位,地位是最高的。哪怕收入不高,但却有身份、有牌面。
按照这个惯性,即使英豪是挂着港资企业的名头,原本也不会有这么大吸引力。
但这次公开招聘,直接拉高了英豪的企业形象。许多人都开始认为,能到英豪工作,地位比在公家单位还要高。
而且英豪给出待遇,即使是那些仍然有些顽固不化,坚持认为公家单位更好的人,也不得不感叹一句“真香”。
几乎所有自认能够符合英豪招聘条件的人,如果开始与家人朋友商量,是否应该投简历试试的时候,几乎都不会再遇到反对的声音。
这就使得投递到英豪的简历数量,远远超过陈兵之前最乐观的预期。
这么多简历,要处理起来,还是需要非常巨大的工作量的。只能先把简历初选任务,交给下面的工作人员,先筛选一遍,再安排进行面谈。
这些工作,暂时还用不着陈兵自己去插手。
英豪的真正面试工作还没有开始,但在招聘广告舆情发酵之下,很快就有人坐不住了,赶到了特区来拜访陈兵。
来的这位,是教育口的一位副巡抚,他在英豪招聘广告一发出的时候,就直接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而随着舆情的发酵,他再也无法在办公室安坐,赶紧来到特区。
内地在77年开始恢复高考,之后的几年,其实一直都在投入资源,加强高校的建设。
这几年,内地新组建了不少的高校,而原本已经存在的高校,也在快速的增加院系的设置。
这个过程中,除了需要投入大量建设资金,兴建基础设施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扩充师资队伍。
原本的历史上,这一段时间,内地在科研上的投入明显的减少了,许多的科研人员,其实是转行到了学界,进入了高校做老师。
这位副巡抚,就是负责分管高校师资建设的。
英豪要组建研究院,需要大量的高端的技术人才,而这部分人才,其实与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师资队伍,会有很严重的重叠。
现在高校的资金很紧张,那些转入高校的科技人才,很多人都没有太多机会和条件,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了,不得不转向教学为主。
英豪的那个招聘广告一出,这位副巡抚就直接感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过去几年,他负责审批的调入高校的人事调动,已经有数千个,他对这些人的诉求,其实非常的了解。
英豪不仅开出了高薪,而且还承诺会提供优厚的科研环境,这可不只是会与高校争夺那些社会上的高级人才了,甚至可能会吸引到很多高校的在职教师,跳槽到英豪来。
现在不是以前了,以前工作变动需要单位同意批准,但现在一个停薪留职申请打上来,大部分的人可就是没法再强行留住的了。
这位陈巡抚可不是那种混日子的官僚,而是真的在认证推动高校的建设,遇到这种情况,他直接就急了。
不过,他也没有办法,用强硬的手段来阻拦英豪的招聘动作。
不是因为他职权不够,而是因为他不能这样做。
教育口一直资金非常紧张,每年辛苦讨来的那些资金,根本就是不够用的。
而英豪这几年,与教育口一直都在密切的合作,每年给教育口捐赠的资金,都是极为大方的。
陈兵对教育的捐助,可不仅仅是捐给了他的母校首都邮电,在特区他给特区大学也已经赞助了好几亿。
而陈兵为了从内地高校招聘半导体的毕业生,今年开始,更是要给内地的十五所大学,每家每年1000万人民币的赞助。
说得市侩一点,陈兵的英豪集团,现在是内地高校教育口,除了划拨的资金之外,最大的金主。
英豪每年给内地高校的赞助费用都好几亿,你教育口现在要用强硬的手段去阻止英豪招聘人才?这说得过去吗?
硬的肯定是不行了,陈巡抚只能来软的。
这次他来特区见陈兵,就是放下了身段,来求陈兵高抬一下贵手的。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还连哄带骗的,把特区大学的王校长也拉上了,一起来见陈兵。